中國石化(386.HK)
回顧上週,恒指全周升335點,收報26241點;國指升98點,收報9267點;上證指數升42點,收報3997點。
中國石化(386.HK)
(筆者張賽娥小姐及其關連人士沒有持有報告內所推介的證券的任何及相關權益。)
南華金融副主席張賽娥–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
中國石化最新季度業績顯示,公司正處於結構性調整的關鍵階段。管理層在第15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化工板塊資本開支將低於原先計劃,並以回報為核心重新審視投資方向,配合中央「反內卷」及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政策。這一舉措意味著未來新增產能將更為謹慎,逐步淘汰低效能產能,朝向高端化與綠色轉型。
短期而言,化工業務的壓力依然存在。今年前9個月已錄得逾70億元人民幣虧損,管理層亦預期年底減值規模將高於去年。加上新能源逐步侵蝕成品油需求,傳統業務盈利承壓。然而,天然氣價值鏈成為亮點,前三季度錄得210億元人民幣利潤,創下歷史新高,液化天然氣進口業務在合約重置後持續盈利,為公司在能源轉型中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資本市場層面,中國石化的「中特估」概念值得關注。作為央企龍頭,公司在政策導向下不僅承擔能源安全與轉型任務,同時透過穩定的高派息政策和回購計劃維持股東回報。管理層重申2024至2026年不少於65%派息比率的政策,並以回購作為市值管理工具。雖然2025年度每股股息預期下降至0.20元人民幣,但派息比率仍維持在70%以上,顯示公司在盈利壓力下仍致力於穩定分紅。這種「高派息+回購」的組合,正是中特估框架下央企估值修復的重要支撐因素。
估值方面,彭博一致預期公司預期市盈率11倍,股息率達到6.3厘,估值合理。中國石化正面臨傳統業務下行與能源轉型的雙重挑戰,但天然氣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中特估」框架下的高派息與回購政策,為公司股價提供了穩定性。投資者在評估公司前景時,需兼顧政策導向、能源轉型進程與短期盈利壓力,耐心等待2026年更具體的資本開支與產能規劃披露,以判斷其長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