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386.HK)
回顾上周,恒指全周升335点,收报26241点;国指升98点,收报9267点;上证指数升42点,收报3997点。
中国石化(386.HK)
(笔者张赛娥小姐及其关连人士没有持有报告内所推介的证券的任何及相关权益。)
南华金融副主席张赛娥–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士
中国石化最新季度业绩显示,公司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管理层在第15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化工板块资本开支将低于原先计划,并以回报为核心重新审视投资方向,配合中央「反内卷」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新增产能将更为谨慎,逐步淘汰低效能产能,朝向高端化与绿色转型。
短期而言,化工业务的压力依然存在。今年前9个月已录得逾70亿元人民币亏损,管理层亦预期年底减值规模将高于去年。加上新能源逐步侵蚀成品油需求,传统业务盈利承压。然而,天然气价值链成为亮点,前三季度录得210亿元人民币利润,创下历史新高,液化天然气进口业务在合约重置后持续盈利,为公司在能源转型中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资本市场层面,中国石化的「中特估」概念值得关注。作为央企龙头,公司在政策导向下不仅承担能源安全与转型任务,同时透过稳定的高派息政策和回购计划维持股东回报。管理层重申2024至2026年不少于65%派息比率的政策,并以回购作为市值管理工具。虽然2025年度每股股息预期下降至0.20元人民币,但派息比率仍维持在70%以上,显示公司在盈利压力下仍致力于稳定分红。这种「高派息+回购」的组合,正是中特估框架下央企估值修复的重要支撑因素。
估值方面,彭博一致预期公司预期市盈率11倍,股息率达到6.3厘,估值合理。中国石化正面临传统业务下行与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但天然气业务的强劲表现,以及「中特估」框架下的高派息与回购政策,为公司股价提供了稳定性。投资者在评估公司前景时,需兼顾政策导向、能源转型进程与短期盈利压力,耐心等待2026年更具体的资本开支与产能规划披露,以判断其长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