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Home Professional Research SC Knowledge Chairman's View

香港充滿機會 衰在社會撕裂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17.03.02 Thursday PM5:45
《資本壹週》591期(2017年3月2日)
 
-順豐、玖紙的故事,反映香港不乏機會,繼而在兩地叫牌,即刻發達。
 
-香港銀行業生意好做,因為政府不讓其輸錢,可見於匯控、渣打業績。
 
-七警判刑太重,原因有三——無分輕重、受傷不嚴重、凡事有因有果。
 
股市最反映現實,當中可以看到不同市場的潛在機會,以至經濟現象。
 
誰說香港沒有機會?且看上週在深圳交易所借殼上市的順豐,風頭可謂一時無兩,連續4日升到停板,及至本週三(3月1日),升勢雖然有所放緩,只升4.79%,至70人民幣,但市值已經達到2,929億人民幣,超越了製造業龍頭美的,以及房地產巨企萬科A,成為深交所第一大市值公司。
 
這還不特止,以其創辦人王衛持股64.58%計算,其身家更加高達1,891億元。而根據去年10月發布的《2016胡潤百富榜》,中國三大富豪分別是萬達董事長王健林、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以及騰訊(00700)創辦人馬化騰,身家分別為2,150億、2,050億及1,650億;換句話說,王衛已經爬了馬化騰的頭,成為內地第三大富豪,只要集團股價再升一成多,更會躍身成為大陸新首富。
 
而這位潛力首富,1971年出生於上海,7歲來港,雖然父親是俄語翻譯,母親則是大學教師,但自己在高中畢業後就沒有再升學,從最開始的受朋友所托,從事中港文件快遞工作,到1993年即22歲,向父親借來10萬元儲蓄,自立門戶在順德創立順豐速運,又在旺角砵蘭街租了地方,處理兩地貨件,短短幾年間,便搶佔了粵港兩地陸路快遞的70%市場。隨著淘寶於2003年成立,內地網購井噴式發展,順豐亦食正東風,成為內地速遞巨頭。
 
 
兩邊叫牌 即刻發達
 
事實上,在香港,撇除地產,甚至科技等產業,從事低微工作而發達者,大有人在。除了以上所說的王衛,是送貨出身,玖龍紙業(02689)董事長張茵,當初更靠回收廢紙即「執垃圾」致富。
 
張茵祖籍黑龍江省雞西市,出生於廣東韶關,85年帶著3萬元來港找機會。由於曾受中國一造紙廠委託在港收購廢紙,了解到中國森林資源相對貧乏,因此大部分高檔紙的原料,都要靠進口的廢紙和木漿,而香港正是最重要的集散地,於是在香港做起了廢紙回收生意,其後愈做愈大,並且開拓美國市場,最後才返回內地創辦企業,在30年後的2016年,以330億身家在《胡潤百富榜》中排名第49,在《胡潤女富豪榜》中排名第5。
 
最重要是,張茵風光過,也經歷過低潮。08年金融海嘯後,由於出口量下降、成品價暴跌,玖紙面對現金短缺與庫存積壓,企業負債一度高達123億元,股價也在兩星期內急挫40%,張茵的身家在半年內蒸發超過90%,不過最後也度過難關。
 
從以上兩個故事可看到,在香港不乏機會,只要抓得住,繼而在兩地叫牌,即刻發達。而在內地做得咁上下大規模,便很少會破產收場,可能也是too big to fail?總之到時會得到銀行或其他機構的支持,力挽狂瀾於既倒。亦因如是,才會令人夠膽博到盡。
 
 
銀行地產 生意好做
 
除了小生意有機會,大生意更加受到保護,例如銀行業,就保證一定賺錢,且看樓價節節上升時,金管局竟然限制銀行承接按揭生意,為按揭成數設上限,以防銀行輸錢!
 
匯控(00005)剛公布截至去年底止全年業績,除稅前利潤為71.12億美元,按年下跌62%。當中,香港豐再成為集團主要支柱,去年除稅前利潤升16%,至728.72億元。以稅後盈利計,亞洲區貢獻亦最多,達137.79億美元;中東及北非貢獻15.03億美元;北美洲盈利只得1.85億美元;歐洲更盈轉虧,蝕67.74億美元;拉丁美洲就蝕15.81億美元。
 
觀乎匯控多年以來多項收購或賣資產,遠至80年代買入米特蘭銀行(Midland Bank),近至08年金融海嘯後往往低位斬纜,還要賣美國業務就美國市場反彈,賣新興市場業務就新興市場反彈,在內地的業務又乏善足陳,反映管理層眼光好極有限,但香港業務卻永遠賺錢,在香港做銀行還不是好好做?渣打(02888)業績亦反映相同情況,香港區業務雖然去年少賺13.5%,但仍然是最賺錢的地方,除稅前基本溢利達11.11億美元。
 
在銀行外,香港地產亦很好賺,不過卻受盡千夫所指,被批評具有「霸權」,不過奇怪的是,中海外(00688)一個新盤所賺,差不多等如新地(00016)一年賣樓盈利,卻竟然沒有人話「官商勾結」?
 
 
七警判刑 太過重手
 
事實上,現時最令香港內耗的,是社會的撕裂,最近例子就有「七警案」,個人認為,判刑太重,原因有三。第一,正常來說,打多幾拳踢多幾腳便是「主犯」,無出手當旁觀者只是「睇水」,判刑應該有重有輕,然而,如今七警卻通通被判監兩年,無分打人先後,無分職位高低,即是「集體行動」,沒有主謀。
 
第二,根據電視畫面所見,幾名被告看似打得好狠,但眾所週知,警察對靴有幾硬,如此狼死踢落去,曾健超不是內傷,都斷幾條肋骨,可是他事後卻行得走得,兼且七情上臉訴苦投訴,因此可以推斷,七警只是稍作「懲戒」罷了。
 
第三,凡事有因才有果,試問佔中如此多人,七警為何偏要打曾健超?原因就是他撩事鬥非,用疑似尿液淋向警員,如此行為,實在佛都有火。所以,個人認為法庭應法與情兼,判刑兩星期到三個月不等,而且可以緩刑,警務處也不須革七警職,才算公平。
 
 
南華證券錢莊
 
美股繼續節節上升,更加創出12連升的佳績,及至本週二(2月28日)才回一回氣;然而,港股卻升不到上去,不能企於24,000點樓上,恒指本週三收報23,776點,國指則以10,287點收市。
 
歸根究底,正如之前幾個星期所說,港股未來走向視乎有沒有資金流入。而近日大市成交金額正從上週的近千億元回落,本週三只得762.02億元,深港通南下交易淨流入3.91億人民幣,滬港通南下交易更錄得淨流出4.4億人民幣。如果恒指要向上,就要有新資金流入,但暫時又不似會下跌。
 
在沒有新資金流入下,市場繼續輪流炒。本欄投資組合亦已將中移動(00941)清倉,換入其他落後股。不過,匯控雖然重磅,業績表現又強差人意,但仍然可以留低,不是因為基本因素,而是技術問題,來自內地的資金將會繼續買,買到成為主要股東為止。
 
 
每週一股——玖龍紙業(02689)
 
近日多隻紙業股先後公布業績,其中行業龍頭玖龍紙業(02689)盈利增長最強勁,中期純利大增5.1倍,至19.15億人民幣;期內銷售額191.25億,按年增17%;至於毛利率,亦由17.3%增至18.3%,主要受惠平均售價增加10.4%所致。
 
紙業股是中央其中一個針對去產能的行業,隨著行業進行整合,淘汰落後產能,令供應過剩的情況得以改善。另一方面,經濟回穩令市場對玖紙旗下產品需求回升,加上在電商帶動下亦令需求更加殷切,因此在供需漸趨平衡下,令玖紙產品的議價能力上升,董事長張茵便事先張揚,下半年集團紙價將再有一次調整,有助集團進一步提升毛利率。
 
在整體行業持續改善下,玖紙作為龍頭企業,應最能受惠,而且集團的利潤較低,未來改善空間會更大。
 
 
重點新聞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要防控金融風險,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合理引導預期,保持樓市穩定。
 
.美國媒體傳出,總統特朗普計畫削減多家聯邦機構預算,以增加540億美元軍費,當中國務院經費減幅會高達37%,較早前流傳的30%還要高。
 
.世邦魏理仕的最新數據顯示,內地投資者於2016年投資海外房地產金額達282億美元,按年上升47%。而香港是繼美國後,成為最吸引內地資金的投資地點。
 
.山東省前省長郭樹清接替尚福林,正式出任中國銀監會主席,他稱,目前8大金融風險都與銀行業風險有關,並稱將不負重託把銀行業監管好。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於週三宣布,未能獲得150票的提名票,入閘失敗。
 
.發展局局長公布,政府下年度推售28幅住宅地,涉1.89萬伙,當中20幅為新增住宅地,港九市區佔1.4萬伙,而啟德發展區再度成為供應重鎮,新增8幅跑道區的海景地王,連同滾存的2幅地皮,合共10幅用地,提供多達1萬伙。
 
.差餉物業估會署公布,1月份私樓樓價指數按月再升0.6%至309點,再創歷史新高,連升10個月,累積升幅達14%,當中細單位首度升穿2015年的高位。
 
.中資不斷搶地,新地(00016)主席郭炳聯表示,現有土儲足夠5年發展,也會透過農地轉換去增加土儲,並強調集團投地時一定會「計到條數有錢賺先落標」,並認為相對公開拍賣,投地政策較好,但要「等癲標中晒先」。
 
.銀娛(00027)公布去年全年業績表現勝預期,主席呂志和更透露,家族過去與日本有逾50年的生意來往,希望能與當地的企業合作,開拓日本商機。
 
.中銀香港(02388)宣布,以29億元從母行收購兩個東盟資產。這是繼去年6月底以69億元買入泰國及馬來西亞業務後,第二次從母行收購東盟資產。
 
.港交所(00388)去年全年業績遜市場預期,按年減少27%至賺57.69億元,若單計第4季則只賺12.41億元,按季跌近2成,為自2014年第2季以來最低。
 
下週美國將有公布多項經濟數據,如週五會有供應管理協會反映服務業表現的2月非製造業指數,預期維持56.5;另還有2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及2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此外,聯儲局主席耶倫週五將會發表公開演說,投資者或可以從中對下月加息機會有多大得到啟示。
 
文章來源:《資本壹週》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