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2269):拓微生物發酵領域
藥明生物(「集團」)已成功奠定在一體化生物藥合同研究、開發及生產組織(CRDMO)的領先地位。CRDMO業務模式平台有機結合合同研究組織(CRO)及合同開發及生產組織(CDMO)業務模式,能夠提供一站式端到端生物藥服務。2021年集團盈利按年增1倍至33.9億元(人民幣,下同);收益按年增83.3%至102.9億元。綜合項目由按年增43.7%至480個,其中包括447個非新冠綜合項目,即使扣除新冠項目貢獻,集團業務增長依然強勁。未完成訂單總量按年增20.1%至136億美元;三年內未完成訂單總額按年增98.2%至28.9億美元。集團亦進一步開拓客戶,截至2021年底為超過470名客戶提供服務,按年增加101名客戶;持續擴張能力和規模以及與現有及潛在客戶深化合作將有助提高價值鏈,並讓集團把握未來不斷增長的市場機遇。
近日,集團基於微生物發酵技術的生物藥原液十四廠(MFG14)已正式獲得cGMP生產放行,並自今年初以來交付多個客戶的CMC項目,標誌著集團從DNA到cGMP生產的一體化服務能力擴大至微生物發酵領域。集團基於微生物發酵技術建立了端到端的CMC服務,涵蓋菌種開發、工藝和分析開發、cGMP生產和QC放行等,所有工作均在集團的一體化新業務杭州創新中心內完成。作為承擔cGMP生產服務的生物藥原液廠,MFG14配備四條30升至2,000升規模的發酵罐生產線,以匹配下游純化工藝產能、原液配方和灌裝能力。為響應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集團圍繞大腸桿菌、酵母等微生物表達系統打造了一體化技術賦能平台,能夠為酶、抗體片段、重組蛋白、病毒樣顆粒和質粒DNA等產品提供更快、更高效和更經濟的生產服務。隨著杭州的MFG14成功投入cGMP生產,集團將更好地通過端到端微生物發酵技術平台賦能全球合作夥伴,加速生物創新藥的發現、開發和生產進程。
市場預期集團2022年調整後盈利為46.9億元,按年增41.4%。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預測每股盈利分別為1.10元、1.52元及2.05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3.8%。基於2022年每股盈利1.10元,以PEG 1.6倍推算目標價為90.1港元,較現價約有12.6%潛在升幅。
(筆者張賽娥小姐及其關連人士沒有持有報告內所推介的證券的任何及相關權益。)
南華金融副主席張賽娥 (CE:AAA815)–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
娥姐心水股于每周港股第一個交易日刊載
披露:本報告是由南華資料研究有限公司的研究部團隊成員(分析員」)負責編寫及審核。分析員特此聲明,本報告中所表達的意見,準確地反映了分析員對報告內所述的公司(「該公司」)及其證券的個人意見。根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操守準則所適用的範圍及相關定義,分析員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1)在本報告發出前30日內曾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2)在本報告發出後3個營業日內交易報告內所述的股票;(3)擔任報告內該公司的高級人員;(4)持有該公司的財務權益。分析員亦聲明過往、現在或將來沒有、也不會因本報告所表達的具體建議或意見而得到或同意得到直接或間接的報酬、補償及其他利益。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包括其從事“金融業務”之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南華金融」)沒有持有相等於或高於該公司的市場資本值的1%或該公司就新上市已發行股本的1%,“金融業務”於本報告內的定義是投資銀行、自營交易或莊家和經紀代理業務。南華金融的董事、行政人員及/或雇員並不是該公司的董事或高級人員。南華金融現在沒有亦將不會涉及該公司發行的股票及相關証券的莊家活動,亦沒有在過去12個月內,曾向該公司提供任何投資銀行服務。
重要說明:本此報告和報告中提供的資訊和意見,由南華資料研究有限公司及/或南華金融向其或其各自的客戶提供資訊而準備,並且以合理謹慎的原則編制,所用資料、資訊或資源均於出版時為真實、可靠和準確的。南華資料研究有限公司對本報告或任何其內容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或其他方面,無論明示或暗示,無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南華資料研究有限公司及/或南華金融,及其或其各自的董事、管理人員、合夥人、代表或雇員並不承擔由於使用、出版、或分發全部或部分本報告或其任何內容,而產生的任何性質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損害的任何責任。本報告所載資訊和意見會或有可能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而變動或修改。
本報告不是、也不是為了、也不構成任何要約或要約購買或出售或其他方式交易本報告述及的證券。本報告受版權保護及擁有其他權利。據此,未經南華資料研究有限公司明確表示同意,本報告不得用於任何其他目的,也不得出售、分發、出版、或以任何方式轉載。投資者參閱此報告時,應明白及瞭解其投資目的及相關投資風險,投資前亦應諮詢其獨立的財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