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通關 要走三步
資本平台 (2021年9月9日)
中港通關 要走三步
.香港若想與大陸通關,辦法不是無,主要有三步。
.通不了關,港府宣傳大灣區充滿機遇,也是徒然。
.只要一通關,香港樓市便會急升,尤其是寫字樓。
香港本地新增確診已21日清零,但與大陸通關仍然遙遙無期。究其原因,就是內地最近一波疫情,源自南京一班從俄羅斯入境的航班,只因一個機艙清潔員受感染,便擴散至全國超過15個省,由7月20日開始爆發起計,至9月終於全國清零,淨計南京,本土確診個案都近300宗,全國感染人數更是過千,因應執行的防疫抗疫措施,所付出的經濟代價極大,因此,內地容不下走漏一粒「老鼠屎」。
。
事實上,未計零售市道的損失,淨計航空業,已大受影響。根據中國航協引用飛常準及攜程的統計,8月份內地航線日均航班量約7,413班次,環比降低39.91%;月度總航班量跌回2019年同期約六成水平,單日最低為8月12日,航班量降至5,706班,僅為2019年同期的45%。為期兩個月的暑假旺季,就此無了一半,及至近日,才開始回復正常。
內地控疫反應十分快,很多地方執行的措施,還緊過官方規定,因為相關人士需要問責。且看南京祿口機場的東部機場集團董事長馮軍和總經理徐勇便已被免職,其他相關官員亦正被審查。
開通國際不是首要
香港若想與大陸通關,辦法不是無,主要有三步。首先,防疫措施起碼要跟足、最好是緊過大陸的一套。外防輸入方面,檢疫措施一定要十分嚴格,好像菲傭來港要打齊兩針疫苗、有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抵埗後需隔離21日,便應無問題;不過,過境人士包括船員、機組人員等,則應不准「落地」。
另外,香港的通關目標,應鎖定是大陸,不應急着與國際開通,此前跟新加坡協議實施旅遊氣泡就是多餘。皆因變種病毒正在全球肆虐,就算有些地方,例如美國,六成人打了疫苗,兩成人曾經染病,算是達到群體免疫,惟其防疫措施卻已放寬,處境十分危險。近日從電視收看美國網球公開賽,便見到無一個觀眾戴口罩;英國的情況亦好不了多少,英超開鑼以來,球場塞滿觀眾,個個都不戴口罩。總之,香港亦容不下走漏一粒「老鼠屎」。
最後,就是實施健康碼,利用大數據,追蹤往來兩地人士。當然,健康碼並非強制執行;不過,如果想返大陸,則電話一定要安裝此程式,不安裝的話,就過不了關。
大灣區機遇難抓緊
如果不行以上三步,莫說今年,明年都未必通到關;如是者,做生意的便十分麻煩,難以調配人手中港兩邊走,就算香港本週三(8日)已全面恢復「回港易」,但「北上難」,大企業固然無所謂,中小企卻很難捱。未來又有立法會選舉,不通關亦會影響內地港人回港投票意慾。
如果通不了關,港府再宣傳大灣區充滿機遇,鼓勵港人港企北上發展,隨着人民無得自由出入,也是徒然;更重要的是,大灣區計劃的推進,大陸不會等香港,到時大灣區發展了上去,香港要追便很辛苦。
其實,隨着反對派人士被捕的被捕,坐監的坐監,反對派組織陸續宣布解散,港人已面對現實,接受的留低,不接受的離開,就連美國及歐洲,都減少了指手劃腳,香港政局已平靜下來,政府應全心全意全力搞好經濟,當中,首要條件就是通關。
本地地產股很便宜
只要一通關,香港樓市便會急升,皆因備受社會動盪,以及新冠疫情影響,樓價已抑壓了兩、三年。且看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全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2019年3月反修例運動剛掀起時,只是378.7點,其後升上5月的396.9點歷史最高位,繼而輾轉回落到2020年2月最低的373.4,往後便反覆向上,最新的7月數字已回升到396.3點,與刷新紀錄只一步之遙。
即使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四(2日)宣布,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也影響不了香港的地位。始終,中國地廣人多,豈會容不下3個交易所?況且,大家各有定位,各司己職,而對外的,一定是香港,北、上、深都不是競爭對手。
港樓當中,又以寫字樓最缺乏,程度還嚴重過住宅,因此可看高一線;商場、商舖方面,亦會隨着遊客重來,零售市道回復暢旺而重現生機。這樣看來,本地地產股現時十分便宜。。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仍然處於弱勢,恒指上週尾段再度失守26,000點大關,及至本週反覆回升,截至本週三(8日)的5個交易日,升了293點,即1.1%,收報26,321點;國指跑贏大市,升了1.9%,即178點,收報9,449點;科指繼續跑贏大市,升了2.7%,即177點,收報6,871點。
事實上,科網股仍是市場焦點,尤其是阿里巴巴(09988),自螞蟻集團上市被煞停便一直無運行,其業務處處受制肘,加上瓣瓣均有競爭對手,集團增長將會不斷減慢。
反觀騰訊(00700),所受打擊較微,始終,不少業務已是獨當一面,例如即時通信,而其他業務亦建基於龐大通信用戶上發展;又例如遊戲,集團亦處領導地位,只要保持到市場份額,就算要加稅、捐錢,都只是增加成本,錢仍會繼續賺。
每週焦點板塊——航運股
澳洲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本週一(6日)提出「中國+」(China-plus)的新國家戰略,令澳洲企業實現市場多元化,增加在網路安全領域的投資,構建自己的供應鏈,減低對中國貿易的過度依賴,從而抵擋中國的「經濟脅迫」。
本欄認為,澳洲這項新政,不會有用。因為可不幫襯中國的,早已不幫襯,除非當地政府掟錢進行補貼,本來以2元向中國購買的,寧願用3元都要向其他國家購買。
其實,中國成功控制了疫情,已是全球大贏家。且看海關總署最新公布,按美元計算,內地8月進出口總值達5,303億美元,按年增加28.8%;當中,出口2,943.2億美元,按年增加25.6%,優於預期的17.1%,並創出單月最高紀錄;進口2,359.8億美元,按年更增33.1%,亦優於預期的26.8%。人在國內,便見市面上的水果,來自全球各地,包括非洲、東歐等。
貿易強勁,運費節節上升;當中,空運算是小事,航運則相當大鑊,本來以為會從高位回落,結果卻是高踞不下,因此,投資者不妨留意航運股,逢低吸納。
文章來源:Capital 資本平台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
劉若文:資本平台顧問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