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Home Professional Research SC Knowledge Chairman's View

封上市門益港倫 絕華為路惹反制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0.05.22 Friday AM2:00

《資本壹週》758期 (2020年5月21日)

封上市門益港倫 絕華為路惹反制

.納斯達克收緊上市政策若然落實,得益者將會是香港,以至倫敦。

.美國要置華為於死地,中國一定還手;現時未還,或因忙於兩會。

.中環新海濱3號商業用地,涉及銀碼龐大,將是長實與新地之爭。

 

美國對中國愈發咄咄逼人,一邊廂指責中國乃是新冠病毒源頭,兼且隱瞞疫情,引致全球大流行,因此要求賠償;另一邊廂則對中國企業下手,進一步封殺華為之餘,兼擬收緊中資企業到納斯達克上市的規則。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納斯達克交易所計畫收緊上市規則,要求來自海外包括中國的企業,IPO集資金額需達到2,500萬美元,或上市後市值的四分之一。根據Refinitiv數據,自2000年以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155間中資企業中,有40間集資規模低於2,500萬美元。此外,早前自爆造假的瑞幸咖啡,已收到退市通知。

 

美國限制中資企業到當地掛牌,是精明抑或愚蠢,真的難以定奪。因為如果5年前做,可能是明智之舉;然而,這些年來,已有這麼多中資企業到當地掛牌,現在才限制,就實在太遲——美國自己也要付出成本,頭注已經輸了,已經蝕底。

 

消息若然屬實,政策若然落實,得益者將會是香港,以至倫敦。前者不用多說,中資企業到海外上市,向來是美國與香港之爭,如果美國閂閘,香港自然成為最佳選擇,有助鞏固香港全球IPO之王寶座,且看去年,香港IPO集資金額達到3,129億元,超出排第二的納斯達克42%之多。

 

至於倫敦,亦可能靜悄悄地起個尾注,因為一來當地股市有番一定規模,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資金投入;二來其時間空間好,所說的是香港與美國的交易時間不會重疊,一個日,一個夜,相反,倫敦卻在香港與美國之間,投資者最緊要方便,一向投資美股,未必習慣投資時間與美股顛倒的港股,因此,倫敦可能成為一個選擇。

 

封殺華為 中國必定還手

以此看來,納斯達克收緊上市規則,並不如坊間分析般大件事,反而美國進一步封殺華為,卻非常大鑊。美國工業與安全部(BIS)上週五(15日)宣布新規定,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晶片,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換句話說,不單止美國企業受此限制,全球企業只要使用了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就不能供貨予華為。而根據統計,全球約40%芯片製造商都使用美企如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研發(Lam Research)的設備;瑞信更指,芯企使用Cadence、Synopsys、Mentor美國軟件的比率高達85%。

 

美國出手如此狠辣,簡直要置華為於死地,中國一定還手。假如我是習近平,被人踩到頭上來,仍然不還手,豈非好無面?當然,個人不知怎樣還手,不過,美國用軟件抵制中國,中國則可以用硬件抵制美國,須知道很多產品都是中國製造,只要限制中國製的產品,用於美國產品,那怕是細小如螺絲,都夠美國頭痕了。如果中國真的還手,實施反制,恐怕美國連藥物都短缺。
 

且看美國的F-35戰機,都因疫情影響供應鏈要停產,就知美國的生產鏈多麼脆弱,因為全部批了出去,一時三刻要收回已太遲;相反,大陸只需顧好晶片就得,這場仗,誰更易打?答案顯而易見。

 

事到如今,中國尚未還手,相信是由於忙着「兩會」的關係,加上美國現時如此亂,中國卻不趁亂反制,仍然默默地站一旁,自己顧着自己,還可以為中國在國際上加分。

 

事實上,德國科爾伯基金會近日公布了一份民意調查,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認為德國首先應該同美國保持緊密關係的受訪者,由疫情前的50%,減少到37%;相反,認為與中國建立關係更重要的,則由24%增加到36%。換句話說,美國及中國在德國民眾的「支持度」,已經不相伯仲。

 

另外,意大利SWG也作了類似的民調,有52%受訪者將中國視為友好國家,排名第一,比去年增加了42%;美國只以17%排名第三,下降了12%。當被問到意大利將來應與哪個國家加強聯繫,有36%選擇了中國,只有30%選擇美國。

 

中環新海濱地 兩大之爭

美中關係愈發緊張,股市便隨之而波動,港股亦難獨善其身,不過,樓市卻甚穩健。就連長實(01113)都「久休復出」,以49.51億元,奪得觀塘安達臣道首置地皮,成為集團自2016年9月以19.53億元投得沙田九肚山麗坪路地皮,近4年來首奪官地。

 

長實都出手,一來因為過去幾年賣了不少物業,手上有錢,負債比率才不過5%左右;二來已經久久沒有買地,在港的市佔率徐徐下跌,讓新地(00016)獨領了風騷。

 

下一幅可能吸引到長實出手的,估計是中環新海濱3號商業用地,可建樓面逾184萬方呎,直逼同區地標國金2期總樓面(約195萬方呎),其地標性與高鐵西九龍站上蓋商業項目難分高低,因此相信新地亦會入標,況且集團已將西九項目賣掉25%,套回113億元。

 

以樓面地價每方呎2.5萬元計,該地皮亦要460億元,撇除中資,本地地產商恐怕沒有這財力,換句話說,此地皮將是長實與新地之爭,如果新地奪得,計及其ICC、西九項目,便無發展商可媲美。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暫時難以大升,同時亦然難以大跌,陷入拉鋸局面。回顧本欄投資組合,慶幸在低位捉到了幾隻新經濟股,包括中興(00763)、美團(03690)、小米(01810)、中芯(00981),以及阿里健康(00241)。

至於其他舊經濟股,錯已經錯了,如今跌得太低,不值得沽,不如擺埋一邊,耐心等候股價隨着大陸經濟反彈而反彈。而事實上,如果有疫苗,大陸肯定領先全球反彈,因為疫情並無傷其經濟入骨,最傷已是出口。

不過,聯想集團(00992)卻應該沽。因為華為受到「逼害」,同樣有5G業務的中興、聯想,都會受影響。而且,聯想旗下所有分部業務,在市場上都有對手,最強只得電腦。且看其最新公布的截至3月底止全年業績,個人電腦業務佔去全球市場的24.5%,按年增長1.2個百分點,營業額增長3.6%,達到創紀錄的398.59億美元,佔集團總營業額的79%;除稅前溢利按年增長18%,達到23.45億美元。

移動業務去年營業額下降19.2%,至52.18億美元,佔集團總營業額的10%;第四季度的稅前虧損控制在6,000萬美元,全年虧損為4,300萬美元。

數據中心業務的營業額按年下降8.7%,虧損則減少至2.226億美元,業務於第四季度稅前虧損有所擴大,佔其全年虧損的34%。

 

每週一股——安踏體育(02020)

國家體育總局印發《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將在全國開展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確定一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形成若干促進體育消費的經驗做法,推動體育消費規模持續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為穩就業、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做出積極貢獻。試點時間三年,首批試點週期為2020至2022年。安踏體育(02020)為體育用品股龍頭,相信可受惠國家政策。

安踏首季營運數據顯示,Fila品牌強勁,安踏整體零售銷售按年跌20%至25%,Fila則僅錄得單位數跌幅,表現好於預期,市場原預計跌幅達10%至15%。集團網上銷售增加1.6倍,高端客戶收入受影響不大,及品牌定位強勁。內地重啟經濟後,安踏業務復元速度理想,料可支持股價繼續向上。

 

一週重點新聞

.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上星期原油庫存減至5.21億桶,減少480萬桶,創2019年以來最大跌幅。市場原本估計增加96.7萬桶。

.美國4月新屋動工下跌30.2%,以年率計跌至89.1萬間,少過市場預期,創5年來最低。上月建築許可下跌20.8%,以年率計跌至107.4萬間,多過市場預期。

,中國商務部公布,週二(19日)起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大麥徵收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反傾銷稅率73.6%,反補貼稅率6.9%,徵收期5年。

.中國銀保監會表示,針對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在前期調查基礎上已於近日啟動立案調查程序。

.日本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收縮0.9%,為2011年第二季以來首次連續兩季負增長,以年率計按季跌3.4%,兩項數據跌幅都低於預期。

.南韓政府表示,與央行成立一個10萬億韓元的特殊目的實體(SPV),將在6個月內購買次級債及高信用評級債券,而必要時SPV規模會倍增至20萬億韓元。

.先施公司(00244)公布,獲偉祿集團以每股0.3806元,提出全購,較停牌前0.35元溢價8.74%,現金總代價5億元。

.國泰航空(00293)與國泰港龍航空4月載客量約1.37萬人次,按年大跌99.6%。乘客運載率下跌62.3個百分點至21.7%,運力則跌97.3%。首4個月載客量跌64.4%,運力跌近一半。

.長實(01113)發盈警,預期截至6月底,上半年盈利將按年大幅下調。公司指,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對集團不久未來的財務表現構成影響,而市況限制及財務表現的影響或會持續至今季。

.英國及加拿大公布4月消費者物價數據;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就疫情應對措施發表講話;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副行長布羅德班特、坎利夫出席財政部委員會並發表講話;美國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就經濟發表講話;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IMF舉行視頻會議後對媒體發表聲明;澳儲行行長洛威發表講話。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