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Home Professional Research SC Knowledge Chairman's View

抗疫表現差功 特朗普難連任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0.04.17 Friday AM2:00

《資本壹週》753期 (2020年4月16日)

抗疫表現差功 特朗普難連任

.面對疫情,掉以輕心,委過於人。

.民主黨狂砌,FOX幫忙卻低莊。

.內會停擺,兩辦出聲,理所當然。

 

新冠疫情在中港兩地已受控,但在全球繼續肆虐,全球確診人數突破200萬,死亡人數近13萬;當中,美國乃疫情最嚴重國家,確診人數超過60萬,死亡人數2.5萬。今次疫情,勢必影響今年11月的大選選情,特朗普很大機會不能連任。

 

特朗普在今次疫情中的表現,認真慘不忍睹。首先,病毒在當地初擴散時,他不單止無義正辭嚴提出警告,相反,更只懂派定心丸,一味話無事;其後態度才180度扭轉,呼籲民眾戴布口罩,不過仍然強調自己不會跟從。當中,失去了關鍵的6個星期。如果好好利用這6個星期,嚴陣以待,疫情可能不會這樣大爆發。

 

委過於人

尤有甚者,特朗普更一直不肯正視問題,只懂瀨這個瀨那個。例如瀨中國輸出病毒,然而,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英文簡稱PNAS)近日刊登的一篇由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福斯特博士(Dr. Peter Forster)及研究團隊撰寫的報告,事實並非如此。

 

話說他們分析了160名確診者的病毒基因組,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分為3個類型,簡單以A、B及C類區分,而三類病毒分別在世界不同地區傳播。當中,A類主要在美國與澳洲傳播,武漢只有極少數;B類就在包括武漢在內的東亞地區較為常見;C類則在歐洲,包括法國、意大利、瑞典及英國較早期的患者,以及新加坡、韓國和香港的患者較多發現,內地暫時沒有,換句話說,可能是那個到新加坡開會後,再到法國滑雪的確診英國人,讓C類病毒在歐洲落地生根。

 

此外,特朗普又瀨世衞偏幫中國,隱瞞疫情,本週三更以此作為理由,暫停向世衞撥款。然而,不少當地傳媒卻引述公共衞生專家以至知情人士反駁,美國早於去年11月下旬,已收到情報官員的警告,一場傳染病正在中國武漢地區蔓延,將改變生活和商業的模式,並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威脅。這還不特止,他連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都瀨,此便非常無稽,他已上任4年了,看見前政府留下的制度或措施有何不妥,早就可以糾正。

 

事實上,特朗普領導抗疫的管理十分差勁,以致疫情在本土爆發外,在航空母艦也擴散,除了「羅斯福號」,另外三艘亦中招,包括「列根號」、「卡爾文森號」,以及「尼米茲號」,即是太平洋艦隊全部淪陷。

 

反觀大陸,此前封城、隔離的手段極狠監察極嚴不在話下,即使現時城市解封,並且逐漸復工復市復課,仍然跟得很緊,緊過香港很多。且看就連卡拉OK及夜總會等高危地方都重開,但也沒造成疫情再爆發,就知內地何等安全。此之所以個人認為,港府為了提振經濟,應該開關,讓中港兩地人民恢復交流。香港仍然未敢復課,大陸已經復了,以此看來誰較安全?

 

FOX低莊

特朗普表現如此差勁,難怪惹來各方批評,假如我是民主黨的總統競爭對手拜登,就不會攻擊埋一份,只需賴大方便可以,反正奧巴馬已經公開表態支持自己挑戰特朗普,指罵的角色,留待民主黨其他人去做好了。

 

更嚴峻的是,不少州份亦投下不信任票,東岸的7個州,包括紐約、新澤西、康涅狄格、賓夕法尼亞、特拉華、羅德島及麻省,和西岸的3個州,包括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及華盛頓,便組成「抗疫聯盟」,承諾共同努力遏止疫情,以及謹慎重啟經濟活動。當中,除麻省外,其餘9州州長均是民主黨人。

 

民主黨狂砌特朗普理所當然,至於美國傳媒,則各有支持的一方,CNN與紐約時報狂砌特朗普,FOX則幫特朗普幫到離譜,不斷描黑中國不特止,簡直是明屈,雖未出動粗口,但也「炒蝦拆蟹」,極度低莊,而且沒有半句好話,完全地一面倒。共產黨所謂喉舌,都無FOX般肉酸。

 

兩辦開火

政治就是這樣,兩邊不停出招。正如近日港澳辦及中聯辦先後開火,譴責反對派議員拖延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有違宣誓誓言,或構成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有分析指,就是為了9月立法會選舉。

 

其實,泛民為了口號,為了理念,往往不理成本,這一套在美國絕對行不通,因為在美國,議員對成本的考量都很高,且看他們與商界、生意人的關係,如果像泛民般阻着地球轉,肯定被鬧死。因此,泛民癱瘓內會,影響立會運作,兩辦出聲實在無可厚非。

 

兩辦出聲,相信不會就此算數。而事實上,此前黎智英被捕,已是政府向反對派「開拖」,今次亦然。只是今次被點名的郭榮鏗,乃泛民後生一輩的代表,頗為可惜。且看事件往後發展如何,怎樣擺平,可能大家鬥捉字蝨。

 

至於立會選舉,照計功能組別建制派的議席應該十分穩陣,除非民選議席方面大崩潰,否則反對派難以取得過半數議席。如果反對派真的取得超過35席,勢必癱瘓政府施政,到時林鄭大可炒其魷魚,重新再選;不過,如果重新再選,結果仍是反對派贏,林鄭就要辭職。

 

南華證券錢莊

美股繼續反反覆覆,以道指由金融海嘯後7,000點作為起步點計,最高升至今年年初的29,000點,升幅達到22,000點,其後在短短一個半月內,大幅回落到18,000,即是不見了11,000點,相當於升幅的一半,如今又逐步上升到24,000,即是反彈了600點,相當於跌幅的超過一半,依此看來,此次反彈已經完成,未來又會調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無限量寬,加上大灑萬億美元救經濟,如果未來復市而疫情不再爆發,美股調整幅度有限。

港股方面,也是難以大升,同時難以大跌,未來要視乎大陸復工復產後接單情況,此前說過,大陸之前是有訂單,無得開工生產;現在則是可以生產但不用生產,因為外國停市,不落訂單。如果美國要到5月中才開關,全球都大鑊。

油價方面,雖然減產談判中間有段墨西哥不肯減足分量的小插曲,但最終油組國與非油組國也達成協議,可惜疫情影響之下,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油價難以大升。

 

每週一股——小米集團(01810)

小米集團(01810)3月下旬以來,便在10元水平徘徊,直至本週三(15日)終於出現突破,升穿10日及20日線,最後以10.48元收市。小米股價現突破,主要受惠於公司進行回購,據港交所(00388)資料顯示,集團於4月14日,在聯交所購回2,455萬股,每股作價介乎10.12元至10.20元,涉及總額約2.5億元。本年至今,共計購回3.428億股,佔公司股本1.43%。

小米去年第四季度業績好過市場預期,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增長27%至23億人民幣,超出市場預期的12億人民幣,預期在5G技術發展下,小米有望提升全球手機市場中的分額。

由於不排除公司再進行回購,為股價帶來支持,加上回購亦增添市場對公司的信心,對股價亦屬正面。

 

一週重點新聞

.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世衞在疫情爆發時,「未能履行其基本職責」,令疫情在全球擴散,因此要暫停向世衛撥款。

.美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美國經濟急劇下滑,連同政府大規模經濟援助的開支,將令美國2020財政年度的赤字達到破紀錄的3.8萬億美元,是原先預計的近4倍,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18.7%,而2021財年預料赤字會達到2.1萬億美元。

.美國總統特朗普週六(11日)宣布,懷俄明州成為美國第50個,亦是最後一個宣布進入重大災難狀態的州份,意味美國在歷史上首次全國50州進入緊急狀態。

.中國商務部公布,今年首季全國實際使用外資2161.9億人民幣,按年下降10.8%。以美元計,折合312億美元,按年下跌12.8%。單計3月,實際使用外資817.8億人民幣,按年下降14.1%,但跌幅較2月收窄11.5個百分點。

.美國財政部表示,大型航空公司已經原則上同意250億美元援助方案,確保業界維持工作至10月。財政部指,已有10家航空公司接受援助,包括美國航空、聯合航空、達美航空同西南航空。協議預計短期內敲定,資金將盡快發放。

.美國銀行公布,首季盈利按年下跌逾48%,至35.4億美元,每股盈利40美仙,低於市場預期的49美仙。期內貸款損失撥備達36億元。收入按年減少1%,至227.7億元,大致合乎市場預期。淨利息收入下跌2%,至121.3億元,高於預期。

.高盛公布首季業績,盈利12.1億美元,按年減少逾46%;每股盈利3.11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3.35美元。

.富國銀行公布,上季盈利按年大減近90%,至6.53億美元。期內收入由去年同期216億元,降至177億元,亦低於市場預期;貸款損失撥備大幅增加至38.3億元。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及其他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同意在5月至6月期間,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相當於全球供應量的13%,屬歷來最大規模的減產行動。

.日本政府計畫撥款資助企業將生產線撤離中國,會在1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中,撥出22億美元協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或轉移到其他國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週四(16日)與G7領袖開視像會議,討論新冠肺炎疫情;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和央行執委帕內塔通過視頻參加世行/IMF春季會議;英倫銀行公布季度信貸條件調查;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鄧雷羅發表網絡演說;歐盟外長開視頻會議。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