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EN
Home Professional Research SC Knowledge Chairman's View

面對「不正常」 港府可出三招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3.05.29 Monday AM9:00

吳老闆週記(5月29日)

.全球經濟都不算好,中國已是問題最少、底子最強,惟股市表現卻非如此。

.輸入的勞動力,除了工作,還要食要住要搭車等,短時間內便可推高GDP。

.國企與其無人買,不如低價私有化,等A股估值升了上去,才再重新上市。

 

面對「不正常」

港府可出三招

 

過去這個佛誕長週末,天氣十分好,淺水灣卻竟然無人,十分不正常!反觀關口,則人頭湧湧。根據入境處統計,上週五(26日)單日港人出境數字高達41.4萬人次,排隊過關要排4個小時,反映被疫情困了3年、消費力甚強的港人,不願留港使錢,寧願走上大灣區旅遊。

 

事實上,香港現時出現了很多「不正常」情況,例如物價很貴,莫說出街食飯,就連在街市、超市買餸,所有蔬菜、鮮肉、凍肉,都很昂貴。同時,人工很貴,司機年薪隨時三、四十萬元,看更月薪亦達2萬,紥鐵工人更加不在話下,然而,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1人為12,940元,2人為19,550元,貧窮人口也愈來愈多。上述兩項「不正常」,究其原因,便是缺人。

 

港股表現 不符國勢

此外,港股卻很便宜。其實,全球經濟都不算好,當中,美國炸彈最大,歐洲亦被俄烏局勢拖着,好不到哪裏去,相對而言,中國經濟問題最少、底子最強,加上科技進步了,國勢強大了,國際地位提升了,樣樣均利好,香港經濟亦不算差;然而,回看跑在經濟前面半年的股市,全球卻無下跌,歐洲還升了上去,日經平均指數更創出1990年7月以來的近33年新高,中港股市則是表現最差。恒指近日再度跌穿19,000點關口,本週一(29日)收報18,551點,創下今年新低。

 

本欄上星期已分析過,箇中原因主要在於中美角力不斷升級,而美國又拖埋G7其他國家落水,香港作為內地聯通世界的門戶,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美國必定望着香港來打,不讓香港金融做大。以前全球資金,包括G7及東南亞等,都會流來香港,如今卻揀了去新加坡。

 

事實上,港股現時最大的問題,是錢財不通,四瓣資金來源皆缺。第一,外資在中美角力、香港夾在中間下,面對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以及需要表態,便沽多過買;第二,內地有錢人的資金,也不再來,參與港股買賣的內地散戶相信亦不多,主要是機構性投資者及基金;第三,去年很多電商股「換老闆」沽的貨,以及大股東沽的貨,所套回的資金,估計大部分無留低;第四,香港過去十幾年準備國際化,金融生態「執乾淨」了不少,以致本地散戶少了、庄家少了,且看以前港股跌到一個水平時,總有一班散戶築起「血肉長城」撐起滙豐(00005),如今已不復見。

 

加快加大人口輸入

面對上述種種「不正常」,港府雖然無法改變中美角力只會持續升級的大環境,但仍有三招可以出。第一,大量輸入勞動力。事關淨計機場,便缺10萬人手;計及其他飲食業、建造業、零售業等,缺口分分鐘達三、五十萬。

 

其實,港府現已不斷放人入來,速度快了很多,一改以往講多過做、畏首畏尾作風,實屬好事,認真抵讚。且看「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下月便會接受申請,相信3,000個名額很快填滿;下一步就輪到建造業,尤其是未來10年無論政府抑或私人的工程都很多。

 

不過,港府未來還需加快速度、加大力度輸入人口,無需理會人口多了將導致的問題,包括住屋等,先處理了勞動力短缺再算,反正入住公屋需要在港住滿7年,即是不會對公屋輪候冊造成負擔;惟該等勞動力除了工作,還要食要住要搭車,這些全部都是GDP,短時間內可推高GDP。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優才、專才,普通勞動力也要大量輸入;同時,投資移民亦要盡快重啟;另外還有一瓣可鬆手的,是放寬港資企業在內地的員工來港。

 

大量私有化國企H股

第二,有關股市,則可考慮將AH折讓大、成交少的國企H股,大量私有化;當中,可由三大內航、五大內銀帶頭做起,反正無人買,不如低價私有化,想買的投資者,便買A股,等到A股估值升了上去,H股變得值錢,才再在港發行H股重新上市。

 

國企及其他中資股市盈率低企,還會拖低本地股的估值,且看長和(00001)及新地(00016),市賬率分別只得0.35倍及0.5倍,低得離譜。現時恒指市盈率約11倍,處於歷史偏低水平;如果剔除市盈率高的互聯網股,港股市盈率可能低至五、六倍,如此這般,怎做國際金融中心?

 

第三,就要重建信心,讓資金重新流入香港;當中,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向全球華人埋手。其實,環顧整個亞洲,根本無地方頂得上香港的地位,做得成國際金融中心,上海、東京均太本地化,就連新加坡,亦無條件,當地可成為亞洲的瑞士,專攻私人銀行業務,卻不可成為亞洲的紐約、倫敦。


文章來源:Capital 資本平台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
劉若文:資本平台顧問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