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EN
主页 专业研究 南华智库 吴老板周记

人口政策模糊误事 教育产业大有可为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下午5:10

笔者一直认为,香港的教育产业可以发展成为经济的增长点,然而人口政策的模糊不清,令到本地适龄学童减少,致连番出现杀校情况。其实政府可以开放内地学子来港接受教育,不仅现已存在的大专教育,只要付得起学费还可以接受中小学教育,相信对现有的中小学,甚至香港的各行各业都能够带来一股经济新动力。

 

最近华富邨宝血小学同玫瑰岗学校相继宣布停办,刚刚话九龙塘根德幼儿园三年后停办,令到在读学童的家长头痛不已,要为子女未来继续就学四处张罗。这两家学校历史悠久,开办了五、六十年,办学经验丰富,现在宣布停办十分可惜。好明显,预计嚟紧几年出现收生不足情况,系停办的主因之一。

 

其实教育局亦早已预见,根据人口数字推算,学龄人口将持续下跌,问题非过渡性,而是结构性。因此未来将透过停办新校、重置、合并等,有序调节学校数目。根据统计处的《香港生育趋势》显示,香港每千名女性对新生婴儿的数字,过去30年间,暴跌近四成,最新已下跌到772名,与世代更替水平的2,100名的距离相差甚远。政府应该推出措施鼓励生育,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当然系派钱。

 

好似新加坡咁,家庭首两名新生子女分别可获1.1万坡纸奖励,其后每名再加码至1.3万坡元;又设儿童培育户口,政府先行注入5,000坡元,父母于子女12岁前根据所存入的款项,作出等额配对供款;此外,父母可获税务回扣、有薪产假、育儿假期、托儿资助;最重要是,有子女的家庭,有优先权预购组屋,首次购屋更可得到19万坡元政府津贴等等。

 

反之香港就下下窒住晒,话每名子女的成长要花几百万,政府又不在税务上大刀阔斧,调整子女免税额,试问一般打工仔仲边个敢生?既然系咁,政府不如订定政策,接纳内地负担得起的家庭子女来港读书,一来可以令到现存学校不用担心不够学生来源呢个问题;二来可以将香港教育发展成产业嚟做;话唔定这批内地来的莘莘学子将成为香港未来的创科人才。

 

老实讲,鼓励生育是人口政策的其中一部分,政府应先定下长远的人口政策;有了目标,其他政策包括房屋、教育、运输,零售消费等才能跟尾。笔者早已提出,香港最好将人口推高至1,000万,甚至1,200万,达到内地「超大城市」的标准,这才够竞争力,足以在大湾区发挥关键作用。

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期貨及期權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損失其全部投入的資金,投資前請先向專業顧問尋求意見。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控股公司、子公司及聯營公司及其服務提供者會盡力確保所提供的資料為準確及可靠的,但並不聲明或擔保其準確性及可靠性,因此並不因任何錯漏而承擔任何責任或任何損失。此處所發表的資料或意見並非、亦並不是意圖構成要約或索求買賣或另行作出於此提及的股份、股票或其他證券的交易。網上證券交易平台由南華證券投資有限公司(證監會中央編號AAA874) 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