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EN
主頁 專業研究 南華智庫 吳老闆週記

為「共存」做好準備 快打針保障家人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2年02月10日 星期四 下午9:00

資本平台 (2022年2月10日)

為「共存」做好準備 快打針保障家人

.港府的目標雖然是「清零」,但亦要做好準備,必要時「與病毒共存」。

.港府處理今波疫情,做錯了兩點;如今再用舊招務求「清零」已無用。

.打針並非只是社會責任,而是個人責任、家庭責任,保障自己及家人。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爆發,本地單日新增確診個案連續多日創出疫情發生兩年多以來的新高,本週三(9日)首次突破1,000宗;按照目前兩、三日便翻一番的速度計算,最遲3日內便會超過2,000宗,一星期左右更會達到1萬宗。

上述預測絕非危言聳聽,皆因個人早期曾在英國從事醫療行當6年,對流行病學頗有認識。而Omicron最麻煩之處,在於感染者未必有病徵,令病毒可無聲無色地週圍傳播,通過空氣傳播又有,通過水渠傳播又有。且看此前通宵圍封住處進行檢測,多數並無發現;如今卻往往可驗出陽性個案,橫向又有,垂直又有,少則幾宗,多則幾十宗,遲些分分鐘幾百宗。

不及追蹤  難言堵截

這還不特止,Omicron的傳播力亦十分強,10個緊密接觸者,隨時10個全部中招,此可見於今波疫情確診者中,只要一個人中招,很多時全家人都中招,除口罩食飯者亦然,結果就是病毒傳播速度十分快,以幾何級數擴散開去。

觀乎香港目前的情況,已無可能「清零」,此前截至Delta仍可做到,但隨着Omicron具有上述兩大特性,源頭不明個案愈來愈多,佔了新增確診不少比重,估計現時撇開已確診的個案,全港受感染人數隨時已過萬,而且區區皆有,即是此病毒已存在於本港,港府根本趕不及追蹤,更遑論堵截源頭,遏止病毒繼續擴散開去。因此,港府的目標雖然是「清零」,但亦要做好準備,必要時「與病毒共存」。

今波疫情  做錯兩點

疫情發展到如斯地步,港府再用舊招,例如髮型屋及宗教場所本週四(10日)起關閉、公眾地方限聚2人、私人處所禁止2個以上家庭進行跨家庭聚會等,已經無用,做可以照做,但只是拖長時間讓市民打針,對疫情「清零」幫助不大。

其實,港府處理今波疫情,做錯了兩點。首先,是不夠果斷,圍封葵涌邨圍封得太遲,而且一圍封就應圍封全邨共16座,而非逐幢圍封。回看內地,便非一幢樓有個案,才圍封一幢樓,而是圍封附近幾幢樓;而且範圍不斷擴大,第一層是幾幢樓,第二層是整條街,第三層是整個區,第四層是整個市,第五層是出入整個市的人,五層也箍得很嚴謹,真正滴水不漏。此外,則是不夠狠心,早於農曆新年前便應宣布假期期間「禁足」。

然而,事到如今,一切已經太遲——檢測速度太過落後,隔離設施不敷應用,就連醫療系統也面臨極大壓力,目前公立醫院隔離病房及病床的使用率高達九成,有確診者要等幾日才獲送院……

全面開放  挽救經濟

本欄早已指出,香港現時兩面不是人——一方面內地揸得很緊,一方面對外則對港人以外抵港人士幾乎封閉,港人返港亦很麻煩,但香港本身是開放型經濟,應全面開門,因此搞到經濟一池死水;反觀內地幅員廣闊,不開門靠自己經濟都不會死。

個人一直以來十分贊成「清零」,以期香港能盡快與內地免隔離通關,然而,既然現時「清零」無望,港府不如面對現實,做好「共存」的準備,以致3月或4月能全面對外開放,回復旅客到港,不再兩面不是人,對經濟會有點好處。

首先,港府應盡快制定政策,確診者除非重症才需入院,否則只需家居隔離;同時,提醒市民無需恐慌,但需購置一些日常必需品及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皆因香港不像內地,萬一有事,即使封區,供應系統都可一步到位,此乃香港不能比之餘,全球都比不上。

事實上,過去一年多以來,人在內地,眼見國家應對疫情,只能寫個「服」字,一來反映其對老百姓的管控能力十分高,二來其制度亦不斷優化再優化,練兵般練,愈練愈熟,愈操愈好,難怪全球只能「共存」,唯獨內地可以「清零」。

此外,港府鼓勵市民盡快打針之餘,亦應開放更多打針設施。本欄農曆新年前已呼籲各位讀者,未打針的,盡快去打,雖然打針不能防止感染,但能加強抵抗力,減少重症及死亡率;打針並非只是社會責任,而是個人責任、家庭責任,為自己、為家人增加保障。

南華證券錢莊

上週五(4日)農曆新年假期後港股復市,表現生猛,紅盤高開高收——高開590點,開報24,392點;高收771點,收報24,573點,期間一度突破24,600點,只是成交金額在缺乏「北水」下不足1,200億元。

不過,本週一(7日)「北水」重來,也不見得踴躍流入,及至本週三(9日)回勇,恒指才作出反彈,彈升500點,收報24,829點,一週計升1,028點,即4.3%;國指輕微跑贏大市,升4.5%,即373點,收報8,723點;科指繼續跑輸大市,升4.0%,即220點,收報5,636點。

未來大市走向還看科網股,相信壞消息已出盡,投資者不妨在低位炒波幅;當中,阿里巴巴(09988)由於政治關係,實在難有運行,但隨着相關互聯網活動仍存在,因此不妨將資金投放到其對手,例如騰訊(00700)、京東(09618),以至美團(03690)等。另外,一眾傳統股正轉強,投資者亦可留意。

每週焦點板塊——內航股

一眾傳統股正轉強,例如內航股。且看三大內航股,東航(00670)已連升6日,累升7.3%,至10日新高;南航(01055)及國航(00753)連升日數雖然少於東航,分別連升4日及5日,但升幅卻十分凌厲,分別累升9.7%及11.5%,股價雙雙創出6個月新高。這反映出,市場認為內地最新一波疫情已成過去。

事實上,根據民航局公布,2022年春節假期(1月31日至2月6日),全民航共運輸旅客501萬人次,比2021年春節假期同期增長40.2%;保障飛行航班62,744班,同比增長33.3%;平均客座率58.26%,同比提升0.75個百分點。總體而言,今年春節假期旅客出行數量雖未達到疫前水平,但比2021年同期有大幅增長,其中正月初六(2月6日)運輸旅客123萬人、保障飛行航班13,297班,達到假期運輸最高峰。

文章來源:Capital 資本平台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

劉若文:資本平台顧問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期貨及期權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損失其全部投入的資金,投資前請先向專業顧問尋求意見。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控股公司、子公司及聯營公司及其服務提供者會盡力確保所提供的資料為準確及可靠的,但並不聲明或擔保其準確性及可靠性,因此並不因任何錯漏而承擔任何責任或任何損失。此處所發表的資料或意見並非、亦並不是意圖構成要約或索求買賣或另行作出於此提及的股份、股票或其他證券的交易。網上證券交易平台由南華證券投資有限公司(證監會中央編號AAA874) 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