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元 兩大條件
資本平台 (2021年8月26日)
經濟復元 兩大條件
.警方行動陸續有來,希望快做快了,港人便能盡快「開工」。
.若中港不能恢復通關,說甚麼大灣區機遇如何龐大也是無用。
.未來只要經濟復元,本港樓價追返上去,將會升得很快很急。
人大常委會會議上週五(20日)閉幕,出乎市場預料之外,並沒通過將《反外國制裁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對香港而言絕對是好事,事關實施該法,將影響到香港的營商自由。
根據人大6月10日通過並即時在內地實施的《反外國制裁法》,國務院有關部門可決定將直接或間接參與制定、決定、實施對內地採取歧視性限制措施的個人、組織,列入反制清單,當中還可包括這些個人的配偶和直系親屬,以及組織的高級管理人員或實際控制人等;反制措施包括不予簽發簽證、不准入境、注銷簽證或驅逐出境,以及查封、扣押、凍結在內地的各類財產。
本來,香港跟隨大陸實施,十分合理;不過,實施又會搞到很亂——夾硬要站在中間的人選邊站,一是幫美國,一是幫中國,將會令一直側側膊只求搵食的中間人全部消失,現時暫緩實施,做生意的便無需太擔心陷於兩難局面。
正本清源 盡快開工
暫緩在港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算是去除了一個政治不明朗因素;另一方面,港府亦繼續「狙擊」反對派組織,本週三(25日)國安處就去信支聯會,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3條,要求提供資料,即是懷疑該組織是「外國代理人」。
有消息指,支聯會常委本週一(23日)其實已通過解散,成為繼教協、民陣後又一解散的反對派組織,只是等待會員大會拍板罷了,而警方針對的下一個目標,將會是職工盟。
本欄亦相信警方的行動會陸續有來,但就希望快做快了,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法,「了結」這些組織,不要將時間拖長,不要一波又一波地冒出來,予人沒完沒了的感覺;正本清源過後,港人便能盡快「開工」,令經濟恢復元氣。
至於港府建議修訂《電影檢查條例》,如影片「不利於國家安全」,便會被禁止上映,個人則認為此舉並非港府管控愈收愈緊,而是各行各業都需因應《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定立新規矩,堵塞從前的漏洞,是全套的考量,並非個別的事件。況且,即使在美國及歐洲,若影片危害到國家安全,一樣不予上映。
定立規矩 通關有望
香港經濟要復元,有兩大條件,其一是平定政治亂局,更重要的是中港恢復通關;否則,說甚麼大灣區發展機遇如何龐大,也是無用。至於怎樣可以令大陸對香港重啟關口,也是要定規矩,最簡單就是跟足大陸的一套,包括打齊兩劑疫苗、使用「健康碼」、具指定時間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等。
就像港府宣布,下週一(30日)起,容許在菲律賓及印尼已接種兩劑疫苗的外傭逐步有序來港,在檢疫酒店隔離21日後,便可以到僱主家中工作;只要定下規矩,例如隔離長達21日之久,遠多於潛伏期最長為16日,便應十分穩陣,否則外傭荒怎解決?
事實上,跟足大陸那一套就無錯。且看南京7月20日出現第一單本地感染個案,再擴散到全國多個地方,本地單日新增感染曾破百宗,至今幾乎「清零」,只是用了短短一個半月時間。當然,所付代價十分大,源頭南京的酒吧等場所今日仍未完全恢復營業。
住宅寫字樓齊上升
如中港能恢復通關,加上乘着大灣區的發展,香港樓價肯定還有得升。回看反映全港私人住宅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8月中時已創歷史新高,達191.34點,連升3週,累升2.38%;此外,CCL四大整體指數齊創新高,是2018年5月後首次出現。
這還不特止,根據美聯物業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截至8月12日,今年全港二手住宅買賣成交註冊錄得41,791宗,涉及金額3,562.7億元,即是平均每宗853萬元,超越去年全年平均的805萬元,同樣創出歷史新高。
本地樓市之強,可見於在負面因素連環打擊下,打了超過兩年(初時是反修例運動造成的社會動盪,繼而是新冠疫情),都打不死,因此,未來只要經濟復元,樓價追返上去,將會升得很快很急。
究其原因,說來說去,就是欠缺地皮。上週便已提到,元朗、古洞的住宅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都要八、九千元,即是落成後要賣到3倍價錢,如此這般,香港還有平樓?
除了住宅,寫字樓樓價亦會上升,因為供應並無過盛之餘,本年度《財政預算案》還研究將東九龍5幅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另一邊廂,隨着大灣區發展的推進,本港商業活動更趨頻繁,寫字樓需求則勢必增加。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個星期,港股波幅擴大,高低位相差近1,500點;當中,恒指先跌後回升,上週尾段曾經跌穿25,000點收市,及至本週,則連升兩日——本週一(23日)出現「終極死亡交叉」,即50天線插穿250天線後,本週二作出反彈,大升618點,本週三則微跌33點,收報25,694點,一週計下跌173點,即0.7%;國指輕微跑輸大市,下跌0.8%,即74點,收報9,076點;科技指數終於一吐烏氣,不跌反升3.7%,即232點,收報6,459點。
其實,港股早就超賣,十分便宜。隨着國企業績十分亮麗,只要科網股不再捱沽,相信港股便能穩住。諷刺的是,內地經濟好,股市卻升不起來;反觀美國,經濟不見得好,美股卻屢創新高,納指突破了15,000點,標指今年以來已50次寫下收市新高紀錄。
港股或可穩定下來,還因中美爭拗好像靜了一點,儘管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其亞洲之旅,兩日之內兩度點名批評中國霸凌東南亞鄰國,在南海進行脅逼及恐嚇,惟觀乎美國艦隊全國週圍走,中國卻只在自己門口,其說法似乎欠缺說服力。
每週焦點股份——京東系
恒指本週二(24日)大升618點,多得科網股做齣好戲;淨計三大龍頭ATM——阿里巴巴(09988)、騰訊(00700)及美團(03690),已合共貢獻533點,佔大市升幅逾86%。
事實上,另一電商龍頭京東(09618),升勢更加厲害,系內股份單日急升7.6%至14.9%。原來,科技女股神Cathie Wood旗下基金ARKQ本週一(23日)於京東公布業績後,購入16.49萬股京東在美上市的ADR,成為該基金早前清倉中概股後,首度重新吸納中資科網股。
根據京東公布的截至6月底止次季業績,淨收入按年上升26.2%,至2,538億人民幣,勝預期;純利約7.94億,按年大跌95.2%;Non-GAAP純利46億,按年下跌22.0%,但仍勝預期。
京東物流(02618)上半年營收則按年上升53.7 %,至484.72億人民幣;惟賺轉蝕153.6億人民幣,股價由上市低位反彈7.8%。
至於京東健康(06618),上半年收入按年增加55.4%,至136.38億人民幣;毛利33.07億,上升49.1%;虧損由上年同期53.59億,收窄至4.55億,股價單日急升14%。
及至本週三,系內三隻股份升勢未止,分別上升3.2%至6%。
文章來源:Capital 資本平台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
劉若文:資本平台顧問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