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EN
主頁 專業研究 南華智庫 吳老闆週記

經濟現曙光 樓市無有怕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下午2:00

《資本壹週》756期 (2020年5月7日)

經濟現曙光 樓市無有怕

.下一波的反彈,估計是6月尾、7月頭,內地放寬旅行團、自由行來港。

.基於口罩及天氣的關係,估計新冠病毒在香港可以死晒,在歐美則不能。

.當北京覺得,反對派「攬炒」,會滅絕香港,就會出招,反滅絕反對派。

 

香港統計處公布,2020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實質下跌8.9%,跌幅遠深於2019年第四季的3.0%,更是1974年第一季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回看各個GDP主要組成部分,今年首季與上年同期比較,私人消費開支實質下跌10.2%,較去年第四季的下跌2.9%,跌得更深;貨品進出口的跌幅亦然惡化,分別由下跌7.0%,加深至10.9%,以及由下跌2.5%,加深至9.7%;服務輸出的表現更加慘不忍睹,由下跌24.2%,加深至37.8%。

 

稍為有改善的,是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從去年第四季的按年下跌16.8%,回升到下跌13.9%;此外,正如之前一樣,本地經濟只靠政府消費開支「單天保至尊」,繼去年第四季上升6.1%後,今年第一季更上升8.3%。
 

不過,觀乎剛過去的五一黃金週長假期市面feel good的氛圍,相信今個月本地消費市道將會急速反彈。當中,將以飲食、零售行先。始終,港人已被「困」了好一段日子,不單止是今次新冠疫情,而是由去年6月開始的社會運動,被搞到無街去。

 

病毒在港可能消失

下一波的反彈,估計是6月尾、7月頭,內地放寬旅行團、自由行來港。而剛過去的五一黃金週,大陸雖仍限制穿州過省的旅遊,只能在省內遊走,反映政府依然十分小心,以防疫情重燃,功虧一簣,但亦不失為一塊試金石,如果一個星期內,以5日為黃金週結束計,即是到12日,都無出現疫情再爆發,便心中有數,可以進一步放寬限制措施。

 

隨着內地成功控制疫情,香港旅遊業的復甦,一定是靠大陸旅客;至於歐美遊客,疫情已在當地散開,雖然新增確診數字似乎緩和,而且政府陸續解封,恢復經濟活動,但絕對稱不上控制到疫情,因此6個月內都不放心讓之來港。

 

事實上,歐美政府處理疫情的手法真的差劣,固然跟不到大陸那一套——出手極狠、監控極緊;就連香港的一套——戴口罩、勤洗手,都學不到。到了今時今日疫情如此爆法,歐美市民仍不見得個個戴口罩,之前有些學校更禁止學生戴口罩;反觀香港人,已習慣了戴口罩,分分鐘就算在家中,只要多過兩個人,都會戴口罩。

 

其實,只要戴口罩,這隻病毒很易控制;加上亞洲開始踏入夏季,天氣炎熱,相信新冠病毒在香港很快會死晒。而基於口罩及天氣的關係,估計新冠病毒在歐洲以至美國都未必可以死晒。

 

提升中聯辦的層面

香港經濟初現曙光,然而,市場卻擔心,社會運動的重現,將會再次「隊冧」經濟;個人則認為,社會運動無得搞,因為當北京覺得,反對派「攬炒」,會滅絕香港,就會出招,反滅絕反對派,而且出手會好狠,要反對派毫無翻身餘地。

 

本來,反對派搞社會運動,搞着香港經濟,北京都未必理;然而,當兩樣地方出問題,北京便不能坐視不理。第一樣,是立法會,如果搞着立法會,正如現時內會搞了半年仍然選不着主席與副主席,即是搞着政府施政;第二樣,是勾結外國勢力,威脅國家安全。

 

其實,一國應該已經有晒對策,對手行哪一步,自己便出哪一招;對手行另一步,自己便出另一招。而目前北京已經在出招,就是自己不出聲,由中聯辦出聲,如此這般,還可提升中聯辦的層面。且看歐美講得兩講,已經不再撐腰。

 

反對派一來沒了錢,二來沒了外國撐腰,還憑甚麼出來搞事?只靠慫恿年輕人出來衝?且看近日風向已轉——從前只有反對派一面倒鬧政府,現在則有聲音質疑反對派,為何沒帶自己的子女出來衝,只是搧動別人的子女出來衝?

 

若然有錢 應該買地

本欄一直強調,《基本法》23條一定要立法,因為國家有權這樣做,歐美都有其《國家安全法》;至於怎樣執行,則是另一回事,一切只是信任問題。無論如何,相信立法已經有晒時間表。

 

總括而言,反對派想攬炒,想將香港置於死地,滅絕香港,可謂自招滅亡,完全不自量力。本來,香港是個多元社會,反對派有其價值;如今,反對派過晒火位,被反滅絕,實在有點可惜,但一切卻是自找的,不用可憐。

 

如此這般,香港經濟前景還是可看好的,至於樓市,更加不在話下。講來講去,供應緊絀問題遲遲都未解決,發展商亦無壓力,逼不到其跳樓,如今再加上全世界都泵水,而美國經濟起碼要搞3年才會復甦,即是息口有排低企,還有資金流入香港,在在皆利好樓市。因此,現在有錢的話,應該買地。

 

南華證券錢莊

勞動節長假期歸來,港股大跌逾千點。罪魁禍首,必然是特朗普聲言,會向中國徵收1萬億美元懲罰性關稅,以懲罰中國在新冠病毒疫情的隱瞞。之後兩日恒指拾級而上,重回24,000點關口;一個星期計,下跌了2.1%,國指跑輸大市,下跌了2.3%。

其實,內地股市算是平穩,美股則已反彈,因此,A股強過美股,而港股又傾向跟隨大陸。美股升了上去,最矚目是科技股。一直以來,美國正正是靠攬着食物鏈的最上面,即是高科技,同時剝削下面,即是發展中國家靠廉價勞動力發展的製造業;然而,如今供應鏈中斷,美國淨靠上面,還穩妥嗎?

愈看愈覺得特朗普根本不熟悉經濟,如此這般,只會搞到美國更亂;就連其手下,全部都似爛仔。相信中國不會予以理會,行埋一邊,將壓力變動力。

 

每週一股——中芯國際(00981)

中芯國際(00981)宣布,董事會批准擬A股科創板上市集資計畫,初步計畫發行不多於16.86億股。受消息帶動,中芯股價週三做好,高見17.1元,最後以接近高位16.9元收市,大升一成。

集團是次回歸A股,募集資金計畫用於「12英吋芯片SN1項目」、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由於上市集資可支持公司產能擴張及研發策略,此外亦能改善其資金策略,對公司長遠發展有利。
市場估計中芯12/14nm晶片方面發展將快於28nm/40nm,主要因為內地客群較廣,應用亦較廣泛,包括可用於低端智能手機、電視盒子及汽車等。另外40至65nm晶片需求亦強勁,主要是來自CMOS影像處理器、藍牙/WiFi產品等。

 

一週重點新聞

.美國財政部表示,計畫第2季發行近3萬億美元債券,創紀錄新高,以緩和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原本估計在第2季償還560億元債券。

.德國最高法院裁決,歐洲央行購買債券計畫部分違憲,德國央行必須在未來3個月內停止,除非歐洲央行可以證明計畫的必要性,但裁決不適用於最新抗疫計畫。

.政府統計處公布,首季食肆總收益價值臨時估計為217億元,按年跌31.2%,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期內,扣除價格變動後,食肆總收益以數量計按年跌32.3%。

.本港3月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230億元,按年跌42%,跌幅較2月收窄2個百分點,但大過1-2月合計的31.8%。

.博鰲亞洲論壇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人類衛生健康面臨嚴峻挑戰,世界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為支援和配合國際社會的防疫措施,保障參會代表健康和安全,理事會決定2020年不舉辦年會。

.金管局公布,外匯基金首季投資虧損861億元,是2018年第4季以來再次錄得季度虧損,亦是有紀錄以來最大單季虧損。今年首季投資表現,遠差於去年同期的投資收益1334億元,亦差過前1季的投資收益603億元。

.《路透》引述卡塔爾航空行政總裁Akbar al-Baker向機組人員發出的通告,指邊境限制令集團無法預見正面前景,正計畫削減大量員工。維珍航空亦宣布,將裁減3,150個職位。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宣布,將在下星期一起重新開放,園內會採取一系列加強健康的措施,及限制每日人流。

.華特迪士尼上季盈利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按年下跌91%,至4.75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60美仙,低於市場預期的83美仙,大幅低於上年同期的1.61美元。

.亞馬遜上季盈利25億美元,按年跌近31%,每股盈利5.01美元,低於市場預期。上季收入755億美元,上升26%。受惠新型肺炎疫情,網上服務需求大增。

.蘋果公司上季盈利112.5億美元,按年下約3%。經調整每股盈利2.55美元,高過預期,並增加50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畫。期內,收入583.1億美元,增長0.5%;當中大中華地區收入94.6億元,下跌7.5%。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參加《彭博》在線研討會;亞特蘭大聯儲總裁博斯蒂克通過視訊就「新冠疫情的金融衝擊」發表演說;英國5月央行利率決議及資產購買規模;歐盟委員會發布經濟預測報告;澳洲央行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紀錄;美國公布4月失業率;加拿大公布4月失業率。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