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EN
主頁 專業研究 南華智庫 吳老闆週記

美減息無實際作用 中必鬆手房產市場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0年03月06日 星期五 上午2:00

《資本壹週》747期 (2020年3月5日)

美減息無實際作用 中必鬆手房產市場

.美股跌勢過急,長短倉還未執好位,反彈後還是要跌。

.奇怪的是,北京街上仍然是冷冷清清,行人寥寥可數。

.如不放鬆地產,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資金從何而來?

 

美聯儲局本週二(3日)突然宣布減息,震驚市場,除了因為是在本於3月18日舉行議息會議之前已經緊急減息,還由於減息幅度達0.5厘,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降至1厘至1.25厘區間。

 

美國緊急減息消息一出,美股立即作出反應,道指曾由低位抽高737點,升上27,084點,但之後便輾轉回落,最後以25,917點收市,下跌785點即2.94%;納指更跑輸,下挫2.99%,回到8,684點;標指亦跌2.81%,至3,003點。

 

事實上,減息主要是心理作用而已,沒有甚麼實質作用,美國即使再減息1厘,減到零甚至負數又如何?又不是由本來八、九厘,減到落兩、三厘。企業借錢做生意始終要還,以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加起碼兩厘計算,兩厘多利息亦要還,最緊要還是有生意可做。

 

現時的環境正是大陸的供應鏈出了問題。且看中國水泥協會的數據,截至2月25日,根據協會對全國水泥行業十間最大企業、產能佔比超過全國五成的復工復產調查,雖然復工率達到60%,但復產率只得31.45%,反映供應鏈出事——就算人手返到工,但原材料因為生產問題又好,運輸問題又好,總之未送到就會影響到生產,繼而再影響到下一環。

 

美股還要再跌

此之所以本欄早於中美貿易戰開打時已指出,美國向華為埋手封殺,中國無需針對蘋果進行反制,只需向出口的手提電話徵收重稅,蘋果以至三星都已經很大鑊,莫說短時間內,就算5年都找不到新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主要輸出較高技術產品,武漢出面才產出較低技術產品,因此,目前電子產品供應鏈很危殆,如果南韓都出事,就更大件事了。因為南韓是大陸的分工廠,日本亦然。不過,依照目前勢頭來看,疫情在南韓似乎並不受控,日本則受控,這反映於新增確診個案數字,前者如果管得好,確診可能會上升到2萬宗,因為根本不懂得醫。

 

大陸的供應鏈出事之餘,美國本身的需求側亦出事,因此當地企業盈利一定會跌,如此這般,美股相信尚未跌完。尤其是道指上週累跌近3,600點,跌幅達12.4%,是2008年10月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單週跌幅,跌勢過急,長短倉還未執好位,所以即使如本週一般大反彈逾千點,過後還是要跌。

 

救市措施出台

反觀中國,在確診個案已回落下,按照目前走勢,估計3月底疫情將完全受控,目標是學校可以復課、市民不需要硬性規定戴口罩;若真如是,隨着中國生產全球一半口罩,口罩供應便不會像之前般緊張。

 

不過,個人卻發現一個奇怪之處,就是根據國家衞健委數據,內地確診個案徐徐回落,很多地方都零新增,可是,只有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市面已差不多恢復暢旺,地鐵都擠滿了人,唯獨北京,街上仍然冷清,行人寥寥可數。

 

無論如何,中國谷經濟的措施正在陸續登場。當中,基建固然是重頭戲,淨計春節假期後宣布今年重點項目的河南、雲南、福建,以及假前已宣布的四川、重慶、陝西和河北,7個省份總投資額便達25萬億人民幣,今年計畫完成投資也近3.5萬億,涉及鐵路、公路、跨境電網、智能電網及5G網絡覆蓋等項目。

 

事實上,新基建當中,又以5G最為矚目。三大電信商已表態,今年5G基站建設目標不變,加速推進5G網路建設。中移動(00941)今年目標是建設30萬個5G基站,將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建設5G網絡;中電信(00728)和中聯通(00762)的目標,則是在上半年完成47個地市、10萬基站的建設,到第三季完成全國25萬基站,較原定計畫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目標。

 

內房勢獲鬆手

此外,其他市場預期將會出台救市措施的板塊,相信都會得到政策扶持,譬如汽車業,總之全方面由上游到下游,由基建到消費,也會受惠。這還不特止,估計出招力度更會十分重手。

 

唯獨住宅,坊間認為內地仍然不會鬆手,堅持「房住不炒」原則;惟個人卻不敢苟同,理由十分簡單——如不放鬆地產,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錢從何來?當中,除了深圳、廣州、南京、北京、上海及杭州,一般地方都不會搞得掂,就連直轄市重慶亦辦不來;此外,GDP大的地方,亦會無事。因此,中央一定會讓地方政府個別調整樓市政策,相信最遲第二季,將會大步掃上去。

 

至於香港樓市,亦跌不下去。且看政府最新公布的2020/2021年度賣地表,只得15幅住宅地,當中只得10幅新增地皮,5幅屬於滾存,合共可提供約7,530個單位,按年減少15%,更是10年以來最低。政府如此惜售,相信是因為手頭上存貨不多,加上疫情下派錢千億,需要賣地收入幫補。因此,如果是自住,現時不妨限價執死雞。

 

南華證券錢莊

正如內文所言,美股在供應與需求兩面夾擊下,企業盈利必下跌,加上近日跌勢太急,長短倉未執好,估計尚未跌完,因此不宜撈底。歐洲疫情發展亦不看好,因為幾十個國家擠在一起,計及鄰近的中東與非洲等,更加不止此數,估計英國都會有愈來愈多確診。

至於A股,上綜指本週三已經回升至3,000點樓上,後市較為看好,不過又未屬於大牛市,只是農曆新年假期復市的一跌,跌穿2,700點,將不復見。隨着A股已經穩住,加上救市政策陸續出台,內地經濟勢必反彈,相反歐美卻受疫情困擾,中國勢必再次成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情況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一樣,到時習近平認真威水了。

港股方面,既不跟美股,簡直有點背馳,也不跟A股,但相信已經穩住,難以大跌。事關觀乎近日走勢,很明顯是有人在「做嘢」,相信短期內都會在26,000點至27,000點區間上落。這要多得疫情在港受到控制,若非初一、初二市民繼續聚集食飯,確診個案會更少,這則是港府的功勞,一來控關政策得宜,二來直言不夠口罩,搞到市民排大隊搶,出街必戴口罩,林鄭是否真的如此精明?

 

每週一股——中國海外(00688)

全球央行減息,市場一直憧憬人民銀行亦會跟隨減息及降準,在此憧憬下,內房股逆市呈強,週三中國海外(00688)逆市升1.8%,以27.25元收市。

摩通發表研究報告指,60至70%的內房發展商售樓處已重開,並有一半的建築工程亦已重啟,目前仍面對勞工短缺的問題,但相信會逐步解決。預期銷售會於4月回復正增長,加上有更多寬鬆政策,有助發展商解決再融資風險,不過地價回落幅度可能不如預期,特別是地方政府不會過度供應,以現價來說,發展商可維持20至25%毛利率。
集團於2019年12月的合約物業銷售金額約為339.58億元,按年增長19.6%,而相應的已售樓面面積約為157.65萬方米,表現理想,中國海外作為大型內房股,相信有較強的防禦力,在波動市況下進可攻退可守。

 

一週重點新聞

.經濟發展及合作組織警告,今季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經合組織公布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2.4%,較去年11月的預測低0.5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公布120億美元的首批緊急資金,以幫助受新型肺炎疫情打擊的國家。行長瑪律帕斯表示,對於這種迅速蔓延的病毒仍有很多未知之處,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援助。他呼籲各國在地區及國際層面協調行動,認為反應的速度及廣泛程度至關重要。

.美國財政部表示,七國集團(G7)財長及央行總裁週二(3日)舉行電話會議,商討處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及衝擊經濟的對策。七國集團於會後發表聲明,會承諾使用一切適當的政策手段來實現強勁、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並防範下行風險,惟聲明並未提供具體細節。

.美國聯儲局於周二(3月3日)宣布緊急減息,下調聯邦基金利率0.5厘,至介乎1到1.25厘區間,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連同今次緊急減息,自1998年以來,聯儲局曾8次宣布緊急減息來應對重大風險事件,包括2001年的「911」恐襲、2008年金融海嘯等。

.馬來西亞央行決定減息0.25厘,是今年以來第2次下調基準利率,應對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央行將隔夜政策利率下調至2.5厘,是10年來最低水平。

.澳洲央行宣布減息四分一厘,指標利率減至0.5厘,創紀錄新低。澳洲央行表示,新型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可能影響澳洲的就業及通脹目標進展,因此減息支持經濟,又指會繼續監察情況,已經準備好進一步的寬鬆貨幣政策。

.印尼央行宣布連串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包括擴大干預規模、調低準備金率,以及放寬對沖規定。央行總裁表示,將調低外幣存款準備金率400個基點,降至4%,向金融系統釋放32億美元資金,措施將於本月16日起生效。另外,針對放貸予進出口商的銀行,印尼盾準備金率下月起調低50基點,為期9個月。

.南韓週三(4日)再新增516人確診新冠肺炎,全國累計錄得5,328人受感染,累計32人死亡。同日,因應國內疫情不斷擴散,南韓政府召開臨時國務會議,宣布將再調撥11.7萬億韓圜(相當於761億港元)以抗疫救市。

.2月份財新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26.5,大幅下滑25.3個百分點,為2005年11月調查開展以來最低,並首次落入盛衰分界線以下。

.香港2月採購經理指數(PMI)急挫至33.1,遠低於1月的46.8,是指數公布21年半以來最差。首兩個月PMI平均39.9,反映今年以來香港私營企業整體經濟活動跌勢加劇,經濟將進一步收縮。

.歐盟與英國談判代表會後將召開記者會;油組將召開特別會議;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會將公布經濟發展報告;美國公布1月工廠訂單、2月就業報告;英國公布2月Halifax房價指數;日本公布1月家庭支出與領先經濟指數初值。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