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 
EN
主頁 專業研究 南華智庫 吳老闆週記

「首置盤」買來無用 英鎊人幣雙翼飛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 上午12:00

《資本壹週》618期(2017年9月14日)

 

— 以原價賣回予政府,資產升值與自己無關,那買來作甚?

— 解決住屋問題,不如起市值樓,然後以半價租金租出去。

— 美元轉弱,以致繼人幣後,英鎊都形勢大好,短期看好。

除了一眾大學的民主牆標語,引起社會關注之外,本週各界熱議的話題,還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兌現競選承諾,透露將會於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出台「首置上車盤」的政策。

早於出戰特首選舉時,林鄭的政綱已包括「重建置業階梯」——增加公屋與居屋之間的「綠置居」供應,以市價六折定價,讓綠表人士申請;以及多設一層「首置上車盤」,於居屋與私樓之間,讓不夠首期的年輕人上車,致令住宅市場共有5個階層。

雖然具體細節尚未出街,甚至人言人殊,例如定價方面,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便說,「首置盤」定價可能低至市價一半,即是平過居屋,但共識似乎是,定價非與居屋一樣跟市價掛公,而是跟申請者的負擔能力,即每月收入掛勾。

又例如轉售限制,年期固然是限制之一,就連對象亦各說各話,房屋協會主席鄔滿海表示,轉售對象只能是綠表或白表合資格人士,不能補地價後在自由市場轉售;黃遠輝更透露,有機會只能賣回予政府,更是原價售回,即是就算樓價上升,業主亦不能享受轉售利益。

公屋政策本身錯

若真如是,就大鑊矣。事關在業主角度,雖然平價買入了一個單位,但即使樓價上升,也要以原價賣回予政府,升值完全不關自己的事,還要付供樓利息予銀行,那買來作甚?不如租樓?

其實,本欄一直認為,港府根本不應該興建公屋,因為公屋政策並非創富,相反更是創貧。且看輪候冊中,年輕人愈來愈多,有些甚至在大學畢業前已先申請,甚至在畢業後也不會積極工作,以免人工超出限制。政府不停起公屋,便不停擴大貧窮網,貧富愈來愈懸殊。

 

 

 

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期貨及期權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損失其全部投入的資金,投資前請先向專業顧問尋求意見。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控股公司、子公司及聯營公司及其服務提供者會盡力確保所提供的資料為準確及可靠的,但並不聲明或擔保其準確性及可靠性,因此並不因任何錯漏而承擔任何責任或任何損失。此處所發表的資料或意見並非、亦並不是意圖構成要約或索求買賣或另行作出於此提及的股份、股票或其他證券的交易。網上證券交易平台由南華證券投資有限公司(證監會中央編號AAA874) 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