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EN
主页 专业研究 南华智库 吴老板周记

港獨成本貴 學術價更高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17年08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9:21

《資本壹週》615期(2017年8月24日)

—「港獨」成本太貴,不切實際之餘,還完全無著數。

— 無論以出入,抑或言論計,香港自由度都十分高。

— 得罪劍橋,隨時得罪四大範疇人物,及全球讀書人。

「雙學三子」終於被判坐監,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皆因其明知故犯之餘,最離譜是以全香港的利益作為成本,以及其爭取的「自決」、「港獨」,根本不切實際,即是存心搗蛋,製造混亂。

凡事都講成本。反對派爭取民主、自由,卻竟然是拿全香港的利益作為籌碼,以為自己不用付出成本,或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做法實在過分,如今終於讓之明白,自己也要付上代價,希望經此一役,上街遊行人士可以清醒一點,理智一點,香港政治從此可以回歸正途。

至於「港獨」,則成本太貴,不實在之餘,完全無著數,因此相信即使有人支持,亦只屬極少數。淨計國家安全或軍事設備,軍費已經是一大筆,就算負擔得起,擁有相關知識的人估計也寥寥無幾。很簡單,戰機方面,究竟是買美國的F22好,抑或中國的殲20好?買了返來,誰去駕駛?誰去訓練機師?還有艦艇呢?大炮呢?士兵呢?是否像新加坡、台灣以至南韓那樣,要強制國民服兵役?

除了軍費,經濟也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例如貨幣,香港真的獨立的話,是使用美元抑或人民幣?難道繼續使用港元?國際對港元有信心嗎?引來大鱷狙擊怎麼辦?利息呢?繼續跟隨美息?如果自定息口,誰有這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香港自由度 全球列前茅

況且,中央根本不會容許香港脫離自己獨立,否則,其他地方有樣學樣,豈還得了?再加上,可以被中央利用、作為讓自己與世界接軌的地方,並非上海,也非深圳,而一定是香港!事實上,中國、香港、全球是一個三角關係,當中,中國比較封閉,香港則卡在中間,較為開放。

其實,論自由度,香港比較起全球其他地方,絕對可以稱得上高。以旅行計,港人揸著特區護照,可謂世界通行;揸著回鄉證,則可以在國內穿省過市。反觀英美,持有當地護照,亦未必全球所有國家都可以通行無阻,至於內地,更加不可以自出自入。

此外,以言論自由計,香港也不輸蝕。除非有關國家安全,或抹黑共產黨的,否則只要是事實,都可以暢所欲言;如此看來,英美還不是一樣?如果危害到國家安全,英美政府還不是嚴陣以待?

既然這樣,《廿三條》立法有何可怕?查實現有法律、《普通法》已經給予法官很大權力,而法官接受的訓練,就是獨立地進行判斷,因此如果出現偏頗,便是人的問題,並非制度的問題;而就算出現偏頗,亦必定有其他人出聲;如果幾個法官均出現同樣的偏頗,則無辦法了,因為制度如此賦予了他們無上的權力。如果大家接受不了這個行之已久的制度,便唯有離開香港。


劍橋出版社 本跪後不跪

「雙學三子」被判坐監讓人擔心的地方,並非批評者口中的「香港法治已死」,而是外媒反應之快,簡直是秒速,除即時作出評論,猶有甚者,《紐約時報》更倡議三人應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反映反對派就算不是與外媒在美國的總部直接聯絡,也與派駐本地的編輯或記者有聯繫,才可掌握第一手資料大造文章。

外媒說三道四,北京也無可奈何,只有頭痛的分兒,除非媒體希望打入大陸這個龐大的市場,北京才可以叫媒體「入鄉隨俗」,依照中國的規矩辦事,就像谷歌、蘋果一樣,進駐內地市場便要「跪低」。

反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將會如何處理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出爾反爾」。話說劍橋出版社上週五(18日)宣布,因應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刪除了其中國網站內,談及中國國情的超過300篇《中國季刊》文章及書評,內容包括六四事件、西藏和新疆政策、台灣,以及文化大革命等。結果,劍橋此舉引來全球學術界不滿及譴責,有學者更發起聯署,如果出版社堅持己見,將不排除發起杯葛行動,卒之劍橋本週一(21日)決定撤回決定,恢復此前抽起了的內容,強調學術自由是大學的基礎,需要維護這項原則。


培育之人才 覆蓋四範疇

北京實在需要小心處理事件,宣傳部以至官媒千萬不要亂來,否則將會十分「肉酸」,得罪全世界四個範疇的人物,包括生意人、政治家、學者,以至科學家。事關一來,劍橋出版的文章,與其他網上媒體發表的新聞及評論不同,不是商業性質,而是學術上的意見交流,有關文章亦是以前寫落。

此外,劍橋還是全球數一數二學府,更是英語世界中第二最悠久的大學,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當大英帝國都滅亡了,劍橋仍然能夠屹立不倒,正正是因為其學術上的成就,根據官方公布,更是培養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還有不少政治人物、商界翹楚等,以思想自由見稱。

如果得罪了劍橋,分分鐘等如得罪埋其培育的人才,以至其支持者,甚至所有讀書人,包括國內、國外。因此,今次事件可謂相當棘手,與邊界糾紛不相伯仲,複雜程度不亞於與印度的對峙,且看中央會怎對付。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