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EN
主页 专业研究 南华智库 资本政经

如果我是特首——福利政策(一)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下午5:05

《資本壹週》689期 (2019年1月25日)

1.香港福利制度保障的層面及程度,於全世界可說是遠遠超前。

2.只須搞掂強積金,其他方面根本無需浪費時間金錢人力物力。

3.政府應一次過派錢給每一個強積金持有人,繼而提高供款率。

如果我是特首——福利政策(一)

此前三期說到人口政策,先要定下一個大數,就是十年之內,將香港人口增加至一千萬,成為如內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超大城市」,繼而以目標為本,盡量輸入有錢人、優才、專業人士,以至建造業及服務業的勞動人口,如此這般,這個超大城市的經濟才會有活力,才不致於因為人口老化而競爭力大減。

人口增加了,雖然以上的如意算盤如果能夠打得響,即是增加的人口,乃有錢人以至各行各業的勞動力,根本無須政府照顧,正如現時的中上階層一樣,但政府花在住屋、醫療、教育、弱勢社群四大範疇的開支,少不免也會增加,此就是香港的福利制度了。

事實上,香港基本上正在實行甚麼制度?按照政府的施政看來,香港實行的,正正是福利制度,保障的層面及程度,於全世界當中,更可說是遠遠超前,唯獨強積金是例外。

而這正正亦是香港福利制度的問題所在——其實只須搞掂強積金,其他方面根本無需浪費時間金錢人力物力。且看歐洲一眾發達國家,甚至亞洲區內所謂香港的死敵新加坡,只要強積金的制度夠強,其他方面根本不用理會。

相反,香港的強積金制度不夠強,強積金只屬輔助性質——市民退休後若想靠強積金過生活,完全「死得」,卻在其他方面全方位覆蓋週到,便令受照顧的一群無動力向上爬。最簡單的例子是公屋,君不見時下不少年輕人,大學未畢業便輪候公屋,上到樓的話,樓不想買了,職不想升了,甚至連工都不想返了,完全磨滅了上進心、奮鬥心。

因此,既然香港實行福利制度,不如先搞好強積金,無謂這瓣又覆蓋,那瓣又覆蓋,到頭來卻吃力不討好——錢是花了,市民卻不滿意,反對派亦嘈喧巴閉,噪音處處。

至於如何改善強積金制度,首先,政府應該狠狠地一次過派錢給每一個強積金持有人,反正財政儲備高逾萬億元,拿一千億元出來派,亦濕濕碎;往後則定下一個準則,拿每年盈餘的一個百分比出來派,連續做幾年,壯大強積金賬戶。

此外,還要提高供款率,現時香港的僱主與僱員,供款率合共才不過百分之十,反觀新加坡,僱員供款率為百分之五至二十,僱主則為百分之七點五至十七,視乎僱員年齡而定,即是最高供款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七,與香港簡直是牛與蚊之髀。

當然,供款供多了,強積金的用途亦須拓闊。譬如新加坡,就可以用來買樓,此與為退休作準備的宗旨其實並無衝突,相反更是理直氣壯,難道到時再靠政府的住屋福利?

總而言之,香港要實行福利制度,並無問題,但首先要處理好強積金制度,之後才再思考四大範疇——住屋、醫療、教育、弱勢社群的補貼與資助。

只須搞掂強積金,其他方面根本無需浪費時間金錢人力物力。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投資涉及風險。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 任何用途均須遵守所有適用之法律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