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EN
主页 专业研究 南华智库 资本政经

假如蘋果不在中國組裝……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下午12:29

《資本壹週》677期 (2018年11月01日)

1.蘋果並非自己設廠,而是美資典型的外判模式,即全部都是OEM。

2.中國代工不做蘋果生意,可做其他品牌生意,更有廣東省經驗可循。

3.若真如是,一年之內,蘋果分分鐘執笠,後果還嚴重過中興被制裁。

假如蘋果不在中國組裝……

中美貿易戰的進展忽晦忽晴,一時又說美國準備在十二月公布,將會對餘下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即是在此前已開始徵稅的二千五百億美元商品的基礎上,再對二千六百七十億美元商品徵稅,一時特朗普又說,相信會與中國達成協議。

如果貿易戰進一步升級,避過首兩輪關稅的蘋果公司,便不能再倖免。首先,蘋果從中國組裝進口的產品,隨着要負擔關稅,無可避免地要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即是要加價,而特朗普認為,解決方法是將生產線搬回美國。

撇開蘋果將生產線搬回美國的可行性,如果蘋果將產品的組裝工序,不再在中國進行,後果又會如何?有分析指,蘋果的組裝工序,主要在中國進行,佔比隨時達到八成,工作分布於超過十間工廠,合共僱用着幾十萬甚至逾百萬工人,萬一蘋果「撤廠」,將嚴重影響有關工人的生計,到時中國的失業率會大幅上升,最終影響社會穩定云云……

此論調好像相當嚇人,但其實根本站不住腳。因為蘋果不像韓國三星等亞洲品牌般,喜歡自己設廠,自己管理;相反卻是美資品牌採用的典型的外判模式,工廠並非蘋果建造的,日常操作亦非蘋果管理的,全部都是OEM,即是代工。

換句話說,如果蘋果將組裝工作搬到第二個地方進行,回到美國又好,搬去越南,以至剛果,甚至俄羅斯都好,此些位於中國的生產線,並不會因此而「消失」,相反,不做蘋果的代工,可以做其他手機品牌的代工,例如小米、華為、OPPO等。

這還不特止,根據廣東省的經驗,以往有很多工廠選址於此,隨着人工上升,或其他原因,現時大部分都結業了;然而,遺留下來的廠房,卻不愁無出路——第一,由於土地值錢,不少廠房都轉了用途,或作發展住宅,或作其他商業物業;第二,就算只是將工廠「拆細」,分租出去,也相當值租。

反觀蘋果,在美國自設生產線可謂不切實際,地方是一個問題,人手亦是一個問題;至於到勞動力低廉的國家找其他代工廠,哪裏有中國工廠的規模與工人的數量?到時蘋果分分鐘連研發進度都被拖慢。如此看來,一年之內,蘋果隨時執笠,後果還嚴重過中興被制裁。

其實,玩具業已經是前車之鑑,美國玩具商不幫襯中國玩具廠?即使不計工廠、工人,就連很多配件,都靠內地。始終,中國花了幾十年,在全球生產鏈中,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豈會容易被動搖?

蘋果並非自己設廠生產,而是靠中國的代工。

文章來源:Capital Weekly 資本壹週

吳鴻生 南華集團主席《資本壹週》社長

劉若文:《資本壹週》總編輯

免責聲明

- 投資涉及風險。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 任何用途均須遵守所有適用之法律。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