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EN
主页 专业研究 南华智库 吴老板周记

香港面臨新挑戰 股市陷外憂內患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9:00

吳老闆週記(8月25日)

香港面臨新挑戰 股市陷外憂內患

.特首下週訪問廣深,傾到放寬隔離條件的話,簡直是造福人群。

.本地樓價算是跌得少,始終,過去兩年共有超過20萬人淨移出。

.美國若要打擊香港國際金融市場地位,十分容易。

香港疫情持續升溫,單日新增確診經過連續6日企於6,000宗樓上後,本週三(24日)更一下子上升至7,884宗;死亡個案亦拾級而上,達14宗,情況令人擔心。所擔心的,並非政府重新收緊抵港人士的隔離政策,由目前的「3+4」模式,回到之前的7日集中隔離,事關每日外地輸入個案佔比不到5%,反映傳播鏈主要在本地。

本欄擔心的是,Omicron BA.4及BA.5變異病毒株所佔新增確診比例節節上升,現已達到四成,而在很多地方,這比例就更高,即是單日新增確診很大機會還會向上,到時醫療系統能否頂得住?不過,經過此前的第五波疫情大爆發,相信政府已汲取經驗,心裏有數當疫情升溫到不同階段,會有甚麼應對措施。

此外,隨着BA.4及BA.5的傳播力更高,令人擔心的是兩大群組——老人家與小朋友的感染情況,導致重症甚至死亡,此前就有幼童感染後出現併發症而死亡的個案。其實,小朋友免疫力低,即使不是新冠,第一次感染任何病,情況都可以很嚴重,家長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需為小朋友做好防疫措施,不要前往人多地方,最基本是盡快打針。

期望特首訪廣深之旅

面對香港疫情升溫,相信本欄早兩期提出的希望——香港盡量爭取在不增加內地風險下,特別放寬從港入境人士檢疫措施,由現時的「7+3」,縮短至「7+0」也好,最好當然是「4+3」或「3+4」,短期內難以實現,內地不會鬆手。

內地一日不能容許港人更便利地入境,港府怎樣宣傳、怎樣鼓勵港商、港人北上大灣區投資、打工,也是徒然;始終,大灣區的賣點,除了地理位置好、發展潛力大,還在於其一小時生活圈,港商可以靈活調配人手,港人出入十分方便,甚至可以即日來回。

事實上,本欄此前已提過,淨計觀看內地的網上直播頻道,便可感受到,內地對香港的評價已大轉向,從以前的批評,變成現時的充滿正能量,兩地只要一通關,內地遊客將會蜂擁而來,更勝從前,內地人也會重新來港買保險、買物業,到時香港經濟定必大反彈。因此,如果特首李家超下週三、四訪問廣州及深圳,討論通關及抗疫工作,傾得掂數的話,就認真抵讚,簡直是造福人群。

新盤暢旺  二手不濟

香港經濟暫時未能重見光明,樓市卻算是企得十分穩——新盤銷情暢旺,且看新地(00016)屯門兆康NOVO LAND,三個星期累售超過1,300伙;二手市場則較不濟,更出現愈來愈多劈價盤。

根據差估署統計,全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最新6月份數字為380.5,是2020年12月份以來最低;然而,無論按年計,抑或今年以來計,跌幅也是3.4%左右,跌得不算多。

始終,按照政府公布,截至今年年中,過去一年共有11.32萬香港居民淨移出,過去兩年累計更有超過20萬;以每個家庭有3名成員計,即是共有約7萬個家庭淨移出,相當於騰出7萬個住宅流入二手市場出售或出租。依此看來,政府真的不妨考慮放寬甚至取消「辣稅」,製造財富效應。

美國打擊香港無難度

香港現時情況就是如此惡劣,這邊廂未有好消息之餘,那邊廂卻繼續成為美中角力的磨心,難怪港股弱勢畢呈,成交金額本週三雖然有所回升,但已連續16日少於1,000億元。

其實,美國若要打擊香港國際金融市場地位,十分容易。且看德勤中國早前發表的報告,今年上半年,港股只有24隻新股上市,按年減少22隻,是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融資額方面,按年更下跌92%,只得178億元,是2012年以來同期低位不特止,全球排名更跌至第九。就算美國逼使中概股退市回流香港掛牌,表現亦不會好,一來美歐資不會買,二來本地「缺水」,除非有內地資金捧場。

港股除了外憂,也有內患,就是佔了很大比重的中資股,除了大公司及國企,第二季盈利所受打擊極大,觀乎目前內地經濟環境,全年業績亦難以樂觀。而事實上,撇除一些省會的酒店較好景,普遍而言,不少板塊包括樓市及消費市道仍未有起色,因為勞動力市場仍相當鬆動,老百姓不願意使錢;多頭「馬車」之中,只餘出口出乎意料地繼續好景,因為亞洲互補之餘,歐洲亦開始買貨,美國經濟也不見得放緩。期待中央振經濟出招更重,否則時間一拖長,市場觀望氣氛更濃厚,遲些出手就要更狠。

惟其如此,本欄上期已提過,若想港股升,也非無辦法,就是撩高個別國企股價,尤其是業績好、息率高者,只要將息率由十厘八厘減半,股價便可上升1倍,市盈率亦回到正常水平。當中,3大電信商及5大商業銀行是不俗選擇,只要搞掂這8隻股份,讓資金可新舊板塊輪動,而非淨賣出,港股就有救。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徐徐下跌,恒指本週連跌3日,本週三(24日)收報19,269點,一週計累跌653點,相當於3.3%,期間一度升穿20,000點大關,可惜後勁不繼,相反更加調頭向下;國指輕微跑贏大市,但亦要跌2.8%,相當於189點,收報6,566點;科技跑輸大市,下跌5.0%,相當於213點,收報4,026點,4,000點岌岌可危;單日大市成額金額雖然稍為回升,但已連續16日在1,000億元以下。

過去一週市場焦點落在恒指季檢身上,恒指公司上週五(19日)宣布,成分股數目將由69隻增加至73隻,當中加入中國神華(01088)、周大福珠寶(01929)、翰森製藥(03692),以及百度(09888),9月5日生效。

隨着又一科網股被納入成為藍籌,恒指之內,便包含了合共11隻科指成分股,權重達到30.09%,直逼11隻金融類成分股的33.82%。由於科網股短期內難有運行,若想撩起大市,就要從傳統股份入手,尤其是其估值低殘,息率竟達8厘甚至1分之高,只要回到合理水平,股價已可上升1倍。

每週焦點股份——京東系

京東系本週二(23日)收市後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全部優於預期。當中,京東集團(09618)中期純利雖然倒退69%,至13.85億人民幣,但仍優於市場預期錄得虧損;非公認會計準則純利更升22.4%,至105.21億,優於市場預期上限的89.95億人民幣;收入按年則升11%,至5,072.55億,稍微高於市場預期上限。

京東物流(02618)的成績更亮麗,收入按年升20.9%,至586.23億人民幣,高於市場預期的571.8億元;虧損由上年同期的153.6億,大幅收窄至14.62億。淨計第二季,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純利更由負轉正2.13億。

至於京東健康(06618)亦不失禮,扭虧為盈,賺2.23億人民幣,去同期虧損4.54億元人民幣;經調整盈利升82%,至12.1億元人民幣;收入升48.3%,至202.25億人民幣。

業績公布過後,上述三股本週三(24日)股價走勢各異,分別上升0.2%、上升9.2%,以及下跌8.3%。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恒指季檢往績,往往納入已成為國指及科指成分股的股份,因此,有分析指,京東健康或會成為下次季檢「新貴」。

文章來源:Capital 資本平台

吳鴻生:南華集團主席

劉若文:資本平台顧問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期貨及期權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損失其全部投入的資金,投資前請先向專業顧問尋求意見。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控股公司、子公司及聯營公司及其服務提供者會盡力確保所提供的資料為準確及可靠的,但並不聲明或擔保其準確性及可靠性,因此並不因任何錯漏而承擔任何責任或任何損失。此處所發表的資料或意見並非、亦並不是意圖構成要約或索求買賣或另行作出於此提及的股份、股票或其他證券的交易。網上證券交易平台由南華證券投資有限公司(證監會中央編號AAA874) 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