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EN
主页 专业研究 南华智库 吴老板周记

政局平靜 港股沉悶 谷針成為最大新聞

facebook twitter email ins link
2021年06月10日 星期四 上午9:44

資本平台 (2021年6月10日)

政局平靜 港股沉悶 谷針成為最大新聞

.香港政治格局平靜,期望特首選舉有睇頭。

.A股今年以來吸資北上金額,已超越去年。

.香港有針無人打,政府有責,傳媒也有責。

香港似乎很靜,無甚新聞,無論政治,抑或股市,都相當沉寂;最多消息的,仍然是疫情。

政治方面,自從「港區國安法」定立後,政府針對一眾反對派人士作出了一連串行動,拉的拉,鎖的鎖,坐的坐,街頭沒了抗爭;立法會也沒了泛民議員的身影與聲音,沒了拉布,更沒了衝突,「公職人員宣誓條例」、「選舉改革修訂」迅速獲得二讀、三讀通過,無晒爭拗。

最大睇頭  還待特首選舉

最新被針對的,是支聯會。先是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指,支聯會的「五大綱領」中,「結束一黨專政」具政治顛覆性,不容於國安法,必須刪除,否則需要取締;繼而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更直言,在國安法下,支聯會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解散,一是取締,這只是時間問題,不存在變換形式繼續「保存」的空間和可能性。

其實,一眾反對派已接受現實,今年以來不少政黨及政治團體先後退出民陣;支聯會的情況亦一樣,近日更爆發「跳船潮」,超過10個團體宣布退出,勢力大大削弱。只是,政府要斬草除根,剷除一切引起社會動盪的可能。

香港未來政治格局相信都會如此平靜,最大睇頭就是明年3月舉行的特首選舉,不過如今只是6月,就連有意參予「跑馬仔」的名單都未有,期望經過選舉改革後,入閘者肯定是愛國者,選舉競爭可激烈些,增強市民的關注度與投入感。

A股受捧  建基經濟復甦

至於港股,也是十分沉悶,此前是陰升,近日是陰跌,每日跌少少,截至本週三(9日),已連跌6日,累跌726點,即2.5%,收報28,742點;本欄維持「港股便宜」的觀點,逢跌便「低吸」,如果回落到27,000點,更可考慮少量「孖展」。

其實,A股亦然便宜,此之所以資金源源不絕北上掃貨,截至上週五(3日),全週錄得淨買入88.88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45.46億元,深股通淨買入43.41億元,是連續8週錄得淨買入。買入金額最多的板塊,為化工、休閑服務,以及家用電器;賣出金額最多的板塊,則是機械設備、輕工製造,以及醫藥生物。今年以來累計,淨買入金額更達2,119.53億元,超越去年全年淨買入金額。

A股備受追捧,究其原因,還是經濟復甦勢頭良好,本欄一直指出,全年GDP增長隨時達到10%;尤其是出口,表現更是強勁,此乃全球很多地方受到疫情影響,打擊當地生產,令商家「飛單」到中國所致,而這將推升人民幣,兩者相加下,到今年年底,中國名義GDP便可超越美國。

接種率低  政府傳媒有責

政治已成定局,股市也乏善可陳,最多人關注的新聞,還是疫情。本來,香港已連續三十多日沒有源頭不明本地感染個案,可惜上週再次斷纜,一名17歲女學生確診,還要帶有變種病毒,反映又有外地輸入個案「走漏」,檢測制度漏洞仍未堵塞。

最令人擔心的是,特首認為「走漏」並不代表制度存在漏洞,即是就算今次能像上次般好彩,變種病毒沒在社區擴散,以後「走漏」仍會陸續有來,隨時爆出第五波疫情。

為免第五波疫情的爆發,政府一方面應截斷源頭,另一方面就要提高市民的疫苗接種率,上週便展開了全城「谷針」運動,務求在8月底前,大幅提高接種率。商界反應十分積極,紛紛推出打針大抽獎,有的送樓,有的送出價值500萬元「消費券」。不過,利誘之下,預約打針的數目雖然躍升,但亦未到爆額的程度。

香港的情況的確特別——有針無人打,全球很多地方則是「想打無得打」。究其原因,政府有責,傳媒也有責。前者錯在開打初期資訊太過透明,每日提供針後不適甚至死亡數字,其後才由專家「澄清」,死亡個案與打針無因果關係,然而,「打針會死人」的觀念既定,就算政府再羅列無打針人士的死亡個案比率,以及急性中風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個案比率,均比有打針人士高,以證明疫苗安全,也於事無補。至於傳媒,則往往渲染疫苗副作用,加深市民對打針的疑慮。

因此,掃除打針疑慮才是提升接種率的最基本工作,尤其是政府已宣布,放寬復必泰疫苗的接種年齡下限至12歲;要小朋友打針,利誘無用,還待家長同意,而要家長同意,就需證明疫苗安全,其副作用遠遠低於萬一染病的後遺症。

【吳老闆事忙,本文由劉若文代筆。】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沉悶,美股亦觀望氣氛濃厚——觀望本週四(10日)公布的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事實上,美股一直被通脹所困擾,一邊廂聯儲局堅持通脹只屬短暫性質,另一邊廂投資者仍抱持懷疑態度,前總統特朗普便警告,無論木材、汽油,以至食品,價格都在節節上升,甚至升到前所未有水平,美國將面臨「大規模通脹」;這還不特止,財長、前聯儲局主席耶倫更在一個月內兩度談到「加息」,此前說是為防經濟過熱,今次則直接說「加息」是好事。

美國公布CPI前一日,中國已公布了物價數據。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急增9%,是2008年9月以來新高,高於預期增長的8.5%,較上月增長6.8%加速了2.2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則按年增長1.3%,低於預期增長的1.6%,較上月增長0.9%加速了0.4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上升0.9%,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每週焦點板塊——石油相關股

油價拾級而上,紐約期油升穿每桶70美元,是2018年10月以來首次;倫敦布蘭特期油亦升穿每桶72美元,是2019年5月以來最高。從去年10月30日起計,至今兩者分別累升88%及103%。

油價強勢,「三桶油」即是中海油(00883)、中石化(00857)及中石油(00386),股價走勢自然強勁,同期分別累升33%、46%及58%。

除「三桶油」外,其餘石油相關股,包括油服股、設備股及原油ETF,同樣備受追捧。例如中石化油服(01033),本週三單日上升2.7%;中海油田服務(02883)則升3.1%;安東油田服務(03337)更升3.8%;從事製造及分銷油氣設備及塗層材料,提供塗層服務、油田服務及海洋工程服務的海隆控股(01623),升幅更達5.7%。

文章來源:Capital 資本平台

免責聲明

- 本頁所載的資訊為南華傳媒集團提供,南華傳媒集團為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並非為任何金融監管機構之持牌公司,本頁之內容由南華傳媒集團編審部主理。並未經本集團其下的持牌公司獨立核實。

- 本頁轉載之資訊僅作參考使用,投資涉及風險,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投資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並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慎密行事。

-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 南華傳媒集團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期貨及期權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或會損失其全部投入的資金,投資前請先向專業顧問尋求意見。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控股公司、子公司及聯營公司及其服務提供者會盡力確保所提供的資料為準確及可靠的,但並不聲明或擔保其準確性及可靠性,因此並不因任何錯漏而承擔任何責任或任何損失。此處所發表的資料或意見並非、亦並不是意圖構成要約或索求買賣或另行作出於此提及的股份、股票或其他證券的交易。網上證券交易平台由南華證券投資有限公司(證監會中央編號AAA874) 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