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港人北上消费成为习惯 国庆连假吸引旅客南下更实际
在刚刚过去的周五周六,共有45万港人北上消费,反之只有大约17万内地人南下香港,说明疫后港人假日北上消费蔚然成风。笔者担心这股风气成为习惯后难以改变,对本地的零售经济将带来严重打击。即使政府实时推出一系列夜经济举措,复宣布「十一」国庆复办烟花汇演,提供多项优惠,估计成效有限。倒不如想办法吸引内地旅客在连续八天的长假期来港消费,或者更为实际。
连同中秋和国庆,本港将有连续三天假期,政府与商界合作,在国庆当天推出食肆折扣优惠、戏院戏票半价优惠、免费乘搭轻铁、港铁巴士及电车等。尽管政府力挽狂澜,鼓励市民外出同庆,但笔者反而认为国庆内地有连续八日的假期,吸引内地人藉此机会南下香港可能更有把握。
内地这种放假调休模式始于朱镕基担任总理年代,时称「黄金周」,掀起了旅游消费热潮,成为当时国人经济生活的新模式,一直沿用至今。深圳市发改委上星期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21条促进消费的重点措施,其中针对港人的包括在全深圳市打造10个以上「港人旅游消费服务示范街区」、发放消费券,完善「跨境支付」,推动港澳游客在深圳消费由餐饮娱乐向医疗健康、美容健身、时尚服饰、文化艺术、修车保养等多业态延伸,展现出深圳市在食衣住行全方位吸引港人北上的决心。
香港在这方面目前似乎只针对本地居民消费,而没有将焦点放在内地旅客,特别是大湾区旅客身上。政府是否应该仿效深圳,提出以目标旅客为对象的针对性优惠措施,例如推出「大湾区旅游消费服务示范街区」、发放消费券等等,可能更具吸引力。既然港人北上消费的风气一时间改变不了,那就不如将对象转为内地旅客,在此消彼长下拓展客源,或可填补当中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