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CIES投资选项 生活配套有待跟上
政府日前公布「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CIES)详情,与行政长官李家超在10月《施政报告》中略有不同的地方在于申请人的资产由原先不能投资房地产,调整为可以投资写字楼与工厦等非住宅房地产,上限为1,000万港元。新计划下的合资格人士包括,18岁以上外国国民、中国藉已取得外国永久性居民、澳门居民及台湾华藉居民。亦即计划的对象剔除居住在内地的中国籍人士。笔者对政府的修正表示欢迎,然而以本地现时的写字楼或工厦价格来看,设限于1,000万港元,可以选择的投资项目其实不是太多。
施政报告早已提到,在香港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3,000万元或以上的合资格投资者,可以透过计划申请来港。笔者估计可以吸引的对象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但以现时的经济环境来看,能一下子拿出3,000万流动资金的申请人数目估计不会太多。不过,政府既然略为调整了投资项目,对本地的写字楼或工厦始终有正面意义。至于是否刺激到对这些物业的大量需求,则要拭目以待。
笔者反而担心的是本地的配套服务出现人手短缺现象,政府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劳动力问题。尤其透过「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来港人士亲身经历到香港服务业因为缺乏人手出现退步的时候,会否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失望。
现时香港的衣食住行等服务基本上已难言令人满意。不仅食肆,即使理发、汽车司机、零售业,甚至建筑工人都十分短缺。过去香港以优质服务见称,但随着人手不足,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大幅下跌。
更令人堪忧的是港人北上消费蔚然成风,似乎已经剎不住这个热潮,在此消彼长下,香港要提起劲追赶亦难以纠正港人的消费习惯。尽管香港已经开始输入内地劳工,但香港工资高企,成本很难下降,这就有点像是人哋出茶渣,香港出鲜奶,二者沟匀都系香港成本高出别人,难有竞争力。笔者有时纳闷,为甚么外佣工资可以控制在5,000元楼下,但输入其他工种的外劳却几乎与本地人睇齐。好似建筑工人大约三、四万一个月,见有不少南亚人从事这些工作。工资压不下去,成本只会不断高企,同样会削弱本地的竞争力。
现时港人北上消费,除了性价比高之外,服务质素胜香港一筹都是很大原因。内地劳动力充沛,深圳的工资随时是香港的三分一,经营成本肯定低过香港。香港面对这个困局确实有待高人提出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