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報告: 翰森製藥集團 (3692 HK)
研究報告
2019-06-04
翰森製藥集團 (3692 HK)
HANSOH PHARMACEUTICAL GROUP
集團是以研發為驅動的中國製藥公司–翰森製藥集團(「集團」)產品主要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消化道及心血管等治療領域。根據Frost & Sullivan 的資料,自2011年以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1.1類在研創新藥以及獲批首仿藥的數量均排名前兩位。上述六大治療領域合計佔於2018年中國藥品總銷售額的62.5%,增長快於整體中國醫藥行業,2014年至2018年平均增長8.1%。
集團2018年收入同比增長24.8%–集團於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收入分別為54.330億元、61.855億元及77.223億元(人民幣。下同),2016年至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13.9%及24.8%。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純利分別為14.760億元、15.955億元及19.030億元,2016年至2018年分別同比增長8.1%及19.3%。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毛利率分別為92.7%、92.6%及92.2%,純利率分別為 27.2%、25.8%及24.6%。
集團2018年資產淨額同比下降45%–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團的淨資產額為24.679億元,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淨資產額則為45.187億元。此變動主要是由於宣派首筆未派付股息,導致淨資產額減少40億元,該等減少因2018年的純利增加人民幣19.03億元而被部分抵銷。
集團分銷網覆蓋中國逾6,900家三級醫院,在核心治療領域基本實現覆蓋–集團經銷商多為中國較大型全國性醫藥分銷集團,與五大經銷商的業務關係平均超過10年。集團每年與經銷商訂立經銷協議,該分銷模式有助擴大覆蓋範圍及保持對分銷網絡的適當控制。於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來自五大經銷商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13.8%、13.6%及11.4%。同期,對各期間單一最大經銷商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4.7%、4.0%及3.6%。
集團原材料及供應商–集團與大部分產品的五大原材料供貨商已經保持了平均超過十年的合作關係。於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對五大原材料供貨商的採購額分別為1.172億元、1.005億元及1.014億元,分別佔總銷售成本的29.5%、22.1%及16.8%。對各年度最大供貨商的採購額分別為0.645億元、0.334億元及0.339億元,分別佔銷售成本總額的約16.2%、7.3%及5.6%。
集團目標於2019年至2020年推出近30種在研藥物–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集團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市場上實現自主創新長效GLP-1 類藥物獲批上市的國內公司。預計推出的30種在研藥物中包括15種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重點在研藥物(包括四種新分子實體1.1類創新藥及八種潛在首仿藥)。2019年5月,用於治療II型糖尿病的GLP-1受體激動劑兼長效1.1類創新藥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新藥上市申請獲批;2019年4月,已遞交HS-10296(一種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抗腫瘤1.1類創 新藥)的新藥申請;2019年3月,集團取得用於治療II型糖尿病的維格列汀首仿藥的新藥申請批准,同月亦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潛在的帕利呱酮首仿藥(用於治療成人和青少年的精神分裂症)的新藥申請;2019年1月,集團取得阿呱沙班首仿藥(用於預防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的新藥上市批准。
中國醫藥市場迅速增長,預計市場規模到2023年將達21,326 億元–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及經濟學人智庫的資料,中國的醫療保健開支由2014年的35,312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58,7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3.5%。預期中國醫療保健開支總額將於2018年至202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9.8%,並於2023年達到93,523億元。同樣,中國醫藥市場亦迅速增長,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11,220億元增加至 2018年的15,33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8.1%,預計2018年至202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6.8%,到2023年將達21,326億元。
集團未來的發展策略
1) 加強開展創新藥研發;
2) 持續強化首仿藥產品組合;
3) 持續優化專業學術化的綜合營銷體系;
4) 保持世界一流設施和生產質量管理體系;
5) 培養和引進高素質人才;
6) 通過進行選擇性收購和戰略投資來擴充業務和產品組合。
主要風險因素
>> 若集團的產品被移出或未被納入國家醫療保險目錄、任何省級醫療保險目錄或省級醫療計劃,銷售及盈利能力或會受到不利影響;
>> 若集團無法通過集中招標程式贏得投標而將產品售予中國公立醫院,將會失去市場份額,且收入及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 部分產品的價格受定價法規、競爭及其他因素影響,從而可能下降;
>> 集團須遵守中國製藥行業不斷變化的法律及監管規定,且新頒佈的法律、規則及法規可能會對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或增加合規負擔;
>> 新藥品(尤其是創新藥)的開發耗時且代價高昂,而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倘未能開發及商業化新藥品,集團的業務前景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主要集資用途
– 約45%用於研發項目、擴充研發團隊及於技術的投資
– 約25%用於生產體系,建設新生產線及升級現有生產設施並提高其自動化水準
– 約20%用於加強銷售及學術推廣
– 約10%用作為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資料來源:招股書,南華資料研
附件一: 集團六大治療領域市場份額及市場增長率
資料來源:招股書、南華資料研究
附件二: 集團核心產品
資料來源:招股書、南華資料研究
免責聲明投資涉及風險。 本演示或材料不構成任何要約、市場推廣、保證、擔保、意見或建議。 保留版權所有及一切權利。 任何用途均須遵守所有適用之法律。